第12版:宝藏

探秘8000年玉文化故事

兴隆洼遗址M117出土玉玦,一件外径2.99厘米、厚0.6厘米,另一件外径2.82厘米、厚0.45厘米。

金沙遗址出土十节玉琮,通高22.2厘米,上宽6.9厘米、下宽6.3厘米,孔径5.1~5.6厘米,重1358克。

本报记者 付裕

日前,由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从兴隆洼到三星堆·金沙——岫岩玉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此次研讨会聚焦岫岩玉在中国玉文化起源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与特殊地位,共有60余位代表参会,18位专家学者发言,并就中国玉文化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讨。

多元一体的发展过程

“中国玉文化与中华文化一样,同样具有多元一体的发展过程。”在此次研讨会上,94岁高龄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卢兆荫表示:“从史前时期开始,中国玉文化是由仰韶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和红山文化玉器这三大玉器群组成,并逐渐走向一体化。”

从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玉器资料来看,中华民族爱玉和用玉的传统始自兴隆洼文化时期,距今已有8000余年的历史。“远古的兴隆洼人和红山人独爱岫岩透闪石河磨玉。兴隆洼文化出土的玉玦,是我国迄今为止所知最早的玉器,将我国雕琢、使用玉器的历史推进到距今8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奠定了我国玉文化发展史的深厚根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表示:“以c形玉龙、玦形玉龙、玉凤等经典玉器为代表的红山文化玉器,传承了兴隆洼文化雕琢和使用玉器的传统,同样以岫岩透闪石河磨玉为主要原材料,确立了较完备的玉礼制系统,成为史前雕琢和使用玉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对夏商周及后世用玉制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标志中华玉文化最早的兴隆洼文化玉器和第一高峰红山文化玉器,其所用玉料主要为岫岩的闪石玉。”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王时麒认为:“这表明岫岩闪石玉是中国开发和利用最早最多的玉料,是中华玉文化的开路先锋。”

“主要继承华夏文化二里头玉器传统的殷墟妇好墓玉器,同时也具有明显的红山文化玉器和良渚文化玉器的文化因素。”卢兆荫认为:“在古文献中被称为‘珣玗琪’的岫岩玉是我国最早大量开采和利用的玉料,在玉文化的发展、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中国古代先民对岫岩玉的认识和利用,以及其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过程的地位和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从兴隆洼到三星堆和金沙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北,2001年在施工过程中被发现,随后进行科学发掘。出土数千件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是继三星堆之后四川商周时期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对古蜀文化的研究意义重大。

其中,金沙遗址曾出土十节玉琮,通高22.2厘米,上宽6.9厘米、下宽6.3厘米,孔径5.1~5.6厘米,重1358克。玉料为岫岩黄绿色透闪石河磨玉,带有明显的红色石皮,体量很大,工艺精湛,被金沙人当做圣物使用。相关专家认为,此文物应是良渚文化遗玉,但用岫岩河磨玉制成,充分显示了岫岩玉在良渚文化和古蜀文明中的强大影响力与生命力。

“成都平原古蜀国的玉文化既吸收了中原、长江下游和西北等地区的先进因素,又保持了较为鲜明的自身特点,成为中国玉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王方介绍,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约8公里的三星村,1929年燕道成、燕青保父子开掘水塘时,在沟底发现400余件玉石器,三星堆文明现世。2020年9月,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新发现6座“祭祀坑”。此次发掘取得了重要成果,目前出土各类器物总数已超过500件,包含多种此前从未发现的器类,对于丰富古蜀文明的内涵、研究三星堆文化与中原夏商王朝及其与周邻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证据。其中,5号祭祀坑出土一件椭圆形玉器,经现场初步检测可能为岫岩玉,得到学界颇多关注。三星堆·金沙文化的玉料质地及来源问题,目前学界较为关注,将会持续进行进一步研究。

“玉琮是良渚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承载着良渚社会的精神信仰和权力秩序,是破解良渚文明的关键密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晔从玉琮的出土情况、玉琮分类、玉琮形态和纹饰演变趋势、高节琮的节数和分布地域以及玉琮的可分割性五个方面,对良渚文化玉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为深入研究良渚玉琮奠定了基础。

“从西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发现最早用岫岩玉料做成的玉器,此后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乃至三星堆、金沙等遗址都发现了用岫岩玉做成的玉器,反映出了早期玉器制作工艺及玉料的远距离传播。”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熊增珑表示:“玉器的拥有和使用权利成为早期礼仪的重要内容。红山文化玉器反映出‘古礼’的功能,并影响到周边地区,形成了几个区域性用玉中心。这一阶段正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的重要时期,玉文化的传播,包括玉料和技术的传播,促进了各地的交流。”

“从距今8000余年的中国玉文化发展过程开始,到随后几千年玉文化逐渐成为各地考古学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形制相似、材质相同的玉器在不同地区的发现,是料、器还是观念的流通,可能有着不同的考古学含义。”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杨益民认为:“由于常见的指纹元素和同位素比值方法很难区分不同地点的矿料。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借鉴眼学经验,利用多光谱成像技术,记录透闪石玉在强光下的‘亚微结构’特征,再对各类图像特征进行量化提取,区分常见产地的透闪石玉料,有望为古代透闪石玉原料的溯源提供新思路。”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玉器发挥了凝聚民族共识的重要功能,是各民族融合发展和团结进步的重要物质见证。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会长侯彦成表示,科学构建玉文化研究体系,深入解析玉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内涵与特征、价值与功能及其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和深远影响,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学术任务。

2021-05-27 付裕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7182.html 1 探秘8000年玉文化故事 7,18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