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付裕)主题为“峥嵘岁月 红色记忆”的新中国红色电影海报展日前亮相文沁阁。此次展览遴选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种电影海报,其中包括《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地道战》《林海雪原》《董存瑞》《英雄儿女》等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电影海报,呈现了难以忘怀的革命岁月、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和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
在此次展览中,颇为引人瞩目的是影片《英雄儿女》电影海报。这部根据巴金小说《团圆》改编,堪称新中国电影史上经典之作的电影,影响了几代人。特别是《英雄儿女》电影海报是一幅手工水粉画,手法细腻多样,表达直接,风格写实。画面中突出了影片中王文清、王成、王芳这三个具有代表意义的人物形象,画面布局错落有致,相得益彰。而且作者匠心独具,其中,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前线指挥员的王文清手中正拿着步话机在发布作战命令;冲锋在前线的王成手里拿着已经拉开导火索的一捆手榴弹;身为宣传文艺兵的王芳手里拿着钢笔在创作英雄人物。不仅如此,三个人物形象的神色、表情、动作等特征也都深刻地表现着角色的性格特点:王文清眉头紧锁、目光如炬、神色凝重,表明战争的艰苦与残酷牵动着这位具有丰富经验的指挥员的每一根神经,同时也表明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心;英雄王成头上缠裹着厚厚的绷带,手里拿着数枚手榴弹仍顽强地冲向敌人,要与敌人血战到底,面部表情镇定中流露着对敌人的仇恨;王芳正在神情专注地编写着一曲“英雄赞歌”,同时也为哥哥的阵亡寄托着无限的哀思。
同时,此次展览中的电影《白毛女》海报也颇为引人瞩目。白毛女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儿”因饱受旧社会的迫害而成满头白发,顾名思义被称作“白毛女”。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据此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这是一部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创作的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部电影局局长袁牧之和艺术处处长陈波儿决定把舞台歌剧《白毛女》拍成电影,交王滨、水华导演。影片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人物形象,成为代表时代的红色电影经典作品。
此张海报将喜儿的半身肖像处理成暖色调,表达喜儿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渴望,人物乌黑亮丽的头发与背景融于大山上的“白毛仙姑”灰白的头发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画面突出主题。
同时,影片《林海雪原》也颇为经典,由于《林海雪原》电影是根据曲波的同名小说所改编,电影情节并非小说的全部故事,而是摘取了其中最精彩的“智取威虎山”一段,因此,电影海报上片名左边注明了“智取威虎山”的字样。
这幅海报的画面突出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某团侦察排长杨子荣在威虎山与土匪斗智斗勇的情景。画面上的杨子荣怒目圆睁,右手的大拇指高挑,一副气势逼人的架势似乎要压倒一切、震慑一切,令敌人望而生畏、胆战心惊。画面在人物形象的刻画及位置的安排上都颇有特点,杨子荣的形象高大勇猛、威风凛凛,气势咄咄逼人,面容亦是红光满面、意气风发,而被他震慑的土匪则是畏惧、心虚的形象,灰头土脸、面容黯淡,胆魄似乎早已被吓得无影无踪,甚至传达出了一种瑟瑟发抖的感觉,从而构成鲜明的对比效果。这种情形是在杨子荣孤身闯入虎穴与众多凶残、狡猾的土匪们进行激烈而又巧妙的斗争时发生的,表现出我解放军战士的机智勇敢。画面的情景取材于杨子荣化装潜入匪巢、智对敌人试探时的一个场面,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等精彩台词。
画面远景为用素描的手法粗线条地勾勒出来的林海雪原、北国风光,以及解放军战士踩着滑雪板飞驰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