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辉
听说嵊州仙湖路茶叶城有茶叶早市,笔者慕名前往。
5点,茶叶城准时开张,聚集在门前的100多人像洪水越堤一样涌进市场。一进门,他们立刻驾轻就熟地分散到已经开门营业的批发档口,开始了当天的交易。
只见,批发商们抓出茶叶放进扦样盘看看、闻闻,随即看样出价,双方谈妥后过秤、收付款。整个交易过程,没有看到有批发商冲泡品尝。
“依靠多年的实践,基本能掌握嵊州市各乡镇生产的茶叶质量和每一天的初步价格。”已经干这行近30年的朱国安说。朱国安是批发商,他和其他批发商一样,身上有着鲜明的共性:一是外形上,大多穿着大褂子工作服,虽然有的是纯蓝色,有的是迷彩,但一看就是档口的老板;二是谈吐上,他们的言行都不自觉地流露出商业领域的积淀和素养。
而来早市卖茶叶的人多是茶叶加工作坊的老板,属于茶产业上游,但又有别于茶农。来自嵊州长乐镇胡双村的刘昌位就挑着100多斤干茶闯进笔者的视线。刘昌位介绍,他一般是前天晚饭后开始收购茶青,有四五百斤后便开动机器炒茶。十几台炒茶机,一刻不停地工作到凌晨三四点,能炒出百十来斤干茶来。此时,天还未亮,刘昌位把它们分装进两个大袋子,第一时间用扁担挑下山,装车运到市场批发档口,正好能赶上早市开门。
刘昌位过去也种茶,也会手工炒茶。他伸出双手给笔者看,那正是一双布满劳动痕迹的手。过去炒茶十几年,他全是手工制茶。现在来市场交易的这些人,则大都采用了机器加工,一是效率高、产量高,二是省却了手工的辛苦。另一位加工坊老板王伯林来自金庭镇后山村,家里有5台制茶机器。“春茶季这四五十天,我们都是这样黑白颠倒过来的。”笔者看他一路小跑冲进市场,问他缘由。他笑答:“现在接近春茶季尾声了,价格从最高时的七八十元一斤掉到现在的四五十元一斤,不赶紧卖了还等什么?”
在此处交易的茶叶大多是越乡龙井,一般价位在一斤四十几元到五六十元左右,再高就有些不合群了。我看到有一个加工户的茶采用的是更好的芽头,他一斤想卖到一百五六十元,直到最后才有档口老板给收了去。
崇仁镇茶亭岗村的宣秀芳,是笔者这次早市见到的为数不多的来卖茶的女性。她的微信名叫做“天天快乐”。今天早上她的干茶卖了2500多块,应该能让她快乐吧?
档口收购完成后,批发商们会把这些来自不同加工作坊的茶倒到一张苫布上,用塑料锨混合均匀。朱国安介绍,收购茶叶后,还需要用人工或机器筛去茶末和老片,才能成为成品,再按照全国各地经销商的订单发运出去。
从茶农种植、采摘,到加工户加工成干茶卖到批发市场;再由批发市场处理、包装、发运到全国各地,借助嵊州茶叶早市,笔者大致了解了嵊州龙井茶生产供应的运转过程。但如何销售,销售得怎样,还要看终端市场的运作。朱国安说,他经销的茶在山东销得最好。现在来交易的人少多了,最多的时候,要有当天人数的十倍左右。
不到一个小时,加工户们带着卖茶钱,已不见踪影。5:55,茶叶城门前变得空荡荡、静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