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生态周刊

食品安全监管要加速“数字化”

王晶

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安治理曾作出重要指示:“治理餐桌污染要从源头抓起”。如何抓源头,一直是困扰食品安全管理的难点堵点。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经过多环节、部门、区域、企业、商户等,相互割裂,各自为政,“信息孤岛”严重,监管和追溯十分困难。

第一,政府管理职能不清。食品安全问题监管涉及农业农村、商务、市场监督管理,目前,3个部门在地方食品安全管理上尚未建立协同机制,我国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食品全链条供应链监管和服务平台,缺乏系统施策、综合施策抓手,没有形成完善监管体系和有效监管手段,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第二,供需矛盾依然突出。我国农业生产数字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百姓对绿色健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加大,但因信息不对称、标准不统一、渠道不通畅,优质农产品难以精准地送达需求者手中,农户“增产不增收”。

第三,市场痛点和短板明显。食品安全管理政府监管体系和企业自律体系双轨并存。政府财政支出巨大,缺乏市场化运作机制,落地效果差;中小微企业自律意识和能力欠缺,农产品供应链企业大多只管供应不管安全,基本没有食品安全检测认证和追溯机制。

践行“治理餐桌污染从源头抓起”应从顶层设计出发,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思想,在“数字中国”建设的总体框架下统筹思考,与相关联产业和治理领域“一揽子”推进,以食安产业底层逻辑为出发点,以食安治理的痛点和短板为落脚点,借力数字技术,打造统一的监管+服务平台,赋能政府强化监管、优化服务,确保食品供应全生态链的安全可信,将农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纳入食品安全综合保障机制中。

第一,构建数字化治理体系,推进食安产业升级。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赛道之一,农产品供应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应加速数字化体系构建。在政府方面,促进部门协同,推动涉及食品安全管理的各部门利用平台协同机制,解决政府监管痛点;在行业方面,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助力国家规范农产、农批、农贸、商超、餐饮的食品安全标准,倒逼企业提升自律意识和能力,形成市场准则,规范从业企业行为;在百姓方面,通过数字化平台打破供需链条中的层层壁垒,实现信息对称,化解供需矛盾,让优质农产品直达百姓餐桌,同时解决增产不增收问题。

第二,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形成过硬的数字管控能力。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基于云服务的供应链体系,使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能够安全、可靠、实时地传输、应用食安大数据,全面、便捷地看到农产品全流程各环节的真实信息,做到来源可知、去向可查。

第三,发起联合创新体,围绕治理需求创新。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以具备数字化思维、体系和能力的龙头企业为领军者,在“数字中国”大旗下,围绕食安治理的切实需求,通过政策、资金的倾斜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智库等各方创新力量的汇聚,打造“数字食安”生态圈,共建“数字食安”联合创新体。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新大陆科技集团CEO)

2021-04-22 王晶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479.html 1 食品安全监管要加速“数字化” 5,47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