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艳红)2021年4月17日,由“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体学术活动”资助的“社会法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法学会和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紧密关注疫情中的法律制度建设问题,为战胜这场疫情提出了很多重要建议。与会学者围绕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的社会补偿制度构建、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劳动法的构造变化、劳动关系处理政策实践、中国工会与劳动立法科学性及远程工作的立法构建等问题做了相关报告。他们认为面对新问题,要从公法和私法两个角度看待社会补偿制度,采取附属立法方式完善社会补偿制度;对于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应当重视制度构建,补足短板,思考如何完善社保制度;疫情的出现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劳动时间的损失、恢复和调整、灵活就业的超常规发展、劳动者个性化需求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劳动关系处理政策的选择要注意统筹平衡企业负担和权益,适时调整重心;要加强对工会的正确认知,增强工会源头参与权利的认识和实现机制建设;对于远程工作的立法要坚持自愿原则、平等原则、保护原则和协商原则,在加强政策扶持的同时纳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与会学者在分论坛还分别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劳动关系法律协调”和“社会保障与慈善法律”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主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和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联合承办。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法学会会长张鸣起、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主席郭军、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许山松等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等近50所高校以及来自中华全国总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企业联合会等15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