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硕)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20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水热条件总体好于常年和2019年,植被生态质量和固碳量达2000年以来最高,地表变绿、固碳能力显著增强。
最新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68.4,较常年提高7.3%,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植被覆盖度较常年分别增加43克碳/平方米和3.0个百分点。与2019年相比,2020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提高1.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增加26克碳/平方米。
《公报》显示,从2000-2020年全国总体变化趋势来看,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增加趋势,实现了“三级跳”,其中2012-2020年较2000-2001年、2002-2011年两个阶段明显提高,2020年达2000年以来最高。
据介绍,2020年全国平均降水量达694.8毫米,较常年值(1981-2010年均值)偏多64.9毫米,较2019年偏多49.2毫米;全国平均≥0摄氏度积温较常年偏多3.9%,接近2019年,水热条件总体利于植被生长和生态质量提高。
《公报》还显示,2000年以来,全国92.6%的区域植被生态持续改善,2020年全国草原区和林区生态质量达2000年以来最好。2000年以来,全国林区有90.7%区域植被固碳释氧量呈上升趋势,2020年全国林区固碳释氧水平达2000年以来最高。
2000-2020年全国有81%的区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有93%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有利于植被生长。全国有92.6%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提高趋势,中东部大部地区平均每年增加0.25-1.5,植被生态质量明显改善。
此外,《2020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还对三江源、祁连山、黄土高原、海河流域、西南石漠化区以及洞庭湖、鄱阳湖流域等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了气象监测评估。其中,三江源地区2000-2020年降水呈增多趋势,植被生态持续改善,主要湖泊面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