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东
便秘,不是什么大病,但常令人心身不宁、寝食难安。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发生的巨大变化,便秘也越来越常见。在“中国便秘日”(3月28日)刚刚过去之际,我们说说关于便秘的事儿。
说起便秘的危害,许多人可能不以为然,认为不就是大便难解一些嘛,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史书记载晋景公“将食,涨,如厕,陷而卒”的事,后人多认为与便秘相关。现代的资讯日益发达,因为便秘而发生意外的事更是不胜枚举。反复发作的便秘可能诱发或加重肛裂、痔疮、肠梗阻、肠穿孔、疝气、阿尔茨海默病、心脑血管疾病,从而造成更加严重后果。
医学上,便秘是指一种(组)临床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慢性便秘的病程应在6个月以上。
因为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可能有一些是由其他疾病或者是服用某些药物引起来的,这需要我们加强对疾病、相关药物的筛查。但多数便秘可能查不出明显的病因,考虑可能为功能性便秘。
在便秘患者中,如果出现下面的一些症状,如大便带血(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贫血、体重下降、腹痛、腹部包块,或出现大便习惯改变等,我们称之为“报警症状”,需要引起重视并积极检查。另外,有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肿瘤家族史、炎症性肠病史者也应引起重视。
关于便秘的治疗是一个比较专业的事情,但从患者自身而言,有哪些事是值得做的呢?
首先是要树立对便秘的正确认识。一方面,如果自身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如肝性脑病等疾病的患者,应当认识到便秘的危害,加强对便秘的管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其他合并疾病者,应当放松心情,保持乐观的情趣,毕竟便秘不影响生命,只是影响您的生活质量。
第二方面,做一些有助于缓解症状的事:
调整饮食,加强膳食纤维的摄入。主食不要过于精细,适当增加粗粮、杂粮,如黑面包、燕麦片、红薯等;副食需增加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如菠菜、芹菜、萝卜、黄花菜、菌类、木耳、海带等;水果中的苹果、西瓜、火龙果等均具有一定的通便使用,需要注意的是香蕉,在北方地区,香蕉多数由生香蕉催熟而来,含有较多的鞣酸,而鞣酸具有收敛作用,导致通便的作用不明显。可适当进食含脂肪多的食物,如核桃仁、花生仁、黑芝麻等以润肠通便。
增加水分的摄入。每天可以晨起饮一杯淡盐水或温开水,没有糖尿病的人,也可以饮用蜂蜜水,有助于排便;建议饮水量每天在1.5~2.0L左右。
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与排便密切相关的结肠推进型蠕动在早晨醒来和餐后最为活跃,因此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行厕容易排便,建议养成早晨起床后排便的生物钟规律。定时进行排便是一种行为干预,坚持练习几个月之后就会养成按生物钟排便的习惯。平时有便意时需及时排便,不能因为事务繁忙而憋住便意,长此以往,人体对排便的感觉会变得越来越弱。
排便时集中注意力。现代社会,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深入的干预了人类的生活,许多人如厕时仍不忘带上手机,边看手机边大便,但对于便秘患者来说,应当减少此类行为,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恰当的排便姿势。使用蹲便比坐便更利于排便。采取蹲便的姿势,肛门周围肌肉会更放松,同时,下蹲的姿势可以使腹压增大,有助于顺畅排便。但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者仍应以坐便为主,可减少意外发病的几率。
适量的运动。由于工作原因,现代人久坐、缺乏运动的越来越多。积极的锻炼及活动可有效预防便秘。慢跑、散步、太极拳等均可使胃肠蠕动增加,促进排便。
第三方面,尽量减少对刺激性泻药的依赖。刺激性泻药,指药品中含有大黄、芦荟等药物的品种,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牛黄解毒片、牛黄清火丸、当归龙荟片等,现代的研究表明,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肠道平滑肌萎缩及不可逆的肠神经损害等,长此以往,肠道的蠕动功能更差。这部分患者在结肠镜观察时,肠道往往张力较差,呈一种“松松垮垮”的状态,结肠镜操作往往相对困难。
另外,对于大家比较担心的结肠黑变病,这种情况往往是由长期摄入含有蒽醌类化合物的大黄、番泻叶、决明子等药物引起,一般认为这是一种良性的炎症性病变,停药后假以时日多数能够恢复正常,但不除外由于长期炎症刺激可能带来的炎癌转化的风险,为保险起见,应尽量减少长期使用含有上述药物的制剂。
总体而言,短时间彻底治愈慢性便秘往往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医生治疗与患者自我保健相结合。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自身做起,医患配合,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才是我们可做的和应当达到的目标。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