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健康周刊

春和景明 顺时养生

本报记者 陈晶

清明至,养生应顺时顺势而为。《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省,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此春之气,养生之道也。”这时,应顺从自然,抒发阳气,打好一年健康基础,提升阳气。

春季养生应顺肝之性

我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春季属木,具有生长、升发和舒畅的特点,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脏也属木性,因此春季通肝。《黄帝内经·素问》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脏是人体主要排毒器官,引领其他器官共同抵御体内累积以及体外不断入侵的毒素。

“春季养肝和中医五行学说相关。五行(金木水火土)的五种特点和五脏、四时节气相结合并相对应,其中春季和肝都属木,因此春季应养肝。”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萧焕明介绍,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节血量,调畅情志,助消化,柔筋养目,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立春过后,天气逐渐变暖,万物复苏,人体内的阳气也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向上向外升发。春季养生应顺应阳气升发的特点,饮食起居都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以令五脏平和,才可达到防病养生的目的。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

“此时养肝需顺应肝的特性抒发调达。肝脏是体阴用阳,属于阴的脏器,但功能是阳,因此要养好肝体,也要阳好肝用。”萧焕明提醒,春季的特点会反应在人身上,这时阳气升发,人的气血也随之越来越旺盛,这时还易上火,造成自身阴阳不调,也会觉得肝气旺。

失眠、烦躁易怒、

眼睛干涩等都与肝有关

“中医讲的肝和西医不同,不仅仅是解剖上的肝,还和各种相关关系,如胆、眼睛等,形成一个肝系。不仅仅是解剖学上的脏器,还包括相关功能。”萧焕明解释,临床上,很多人来看病,不是因为体检有问题,而是因为人经常生气,这可能是肝有问题了,肝不好的人比较容易出现烦躁易怒的情况。因此,失眠、情绪波动烦躁易怒、眼睛干涩等都与肝有关。比如肝和脾关系密切,人体表现为消化不良;如果眼睛不舒服则是肝火旺盛;这些都与肝脏有关。

“那么,养肝首先要从情志调养、生活起居调养、运动、饮食调节开始。”萧焕明介绍——

情志方面,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发脾气,让肝气舒达。

起居方面,应夜卧早起,早起后可以去院子里散散步,保持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让气血调达。

运动方面,建议做一些轻柔的伸展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春天阳气生长,不建议剧烈的运动。

饮食方面,可以吃一些新发的蔬菜,如韭菜、香椿、荠菜,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生发气血。春天总体来说,食补以平补为主,不能像冬天那样大补,如淮山山药、党参、太子参等。此时健脾养胃,小米很好;气虚,可以多吃健脾的,黄芪、人参都可以吃,但体质本身气实的人,不要吃人参,可以吃太子参,否则就会补过头,消化不良;阴血不足的,可以多吃养阴的,如马蹄、银耳、莲藕;气阴不足的、肝血虚的,容易眼睛干涩的,可以吃点桑葚。

“此外,我们还可按摩一些保健穴位来养肝。”萧焕明介绍,比如经常头晕失眠的人,可以晚上搓热手掌后搓涌泉穴,左手搓右脚,右手搓左脚,来回搓36次,肝火容易上升的也可以降虚火,对改善失眠很好。春游踏青腿很酸的,也可以按五分钟,以缓解酸痛。也可搓昆仑穴(外足踝凹陷处)两分钟,对失眠和缓解疲劳亦有帮助。而对于易生气的人,可以按太冲穴(脚背大脚趾和第二趾骨交汇的地方),晚上睡觉前轻轻按揉16次,疏肝理气,帮助睡眠。

春季爱“上火”

是人体阴阳失衡

春季另一个特点,就是人们很容易“上火”,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吃不香睡不好……老百姓称之为“上火”。男性“上火”时容易出现口疮、口臭;女性“上火”时容易出现口渴欲饮、情绪急躁、心烦、痤疮、便秘等。

“中医学认为,春季万物复苏,阳气上升,容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同时,气候干燥,天气变化无常,风多雨少,人体内的水分容易丢失,对气候适应较差时,体内的新陈代谢就较难保持平衡和稳定,也容易出现‘上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教授何秀娟说,从中医角度来看,“上火”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状。

“中医的‘火’可辩证分为实火、虚火、心火、肝火、胃火等。根据‘火’的性质不同要辨证用药。”何秀娟介绍,常用的清热泻火、清热解毒药物有金银花、菊花、蒲公英、穿心莲、黄连、黄芩等;食物如绿豆、西瓜、香蕉、荸荠、甜橙、黄瓜、苦瓜、豆腐等也具有清火的功能。“日常生活中,还是建议大家注意补充水分、调理饮食,保证作息规律,劳逸结合,就可以尽量避免和减少出现‘上火’症状。”

“‘上火’了,不少长辈可能会建议你去刮刮痧,还会说出痧越多,‘火’越大,治疗效果就越好。刮痧能造成局部的轻度炎症反应,且刮痧次数越多,炎症反应越强,这种反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氧化力,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刮痧会使皮肤表面出现潮红或红色的粟粒状、或紫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斑、血泡等变化;血凝块不久就会消散,从而达到自身溶血的作用,可加速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何秀娟介绍,理论上,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或者病势比较急,很容易出痧并且黑紫成片,反复治疗数次之后,随着病情和症状得以缓解,痧的颜色也会逐渐变淡。此外,个体存在的疾病种类、刮痧的力量、器具的选择等因素不同,疼痛程度和起痧颜色的深浅也有所不同,这不能作为衡量刮痧效果的标准。

“一般来说,每次刮痧不应超过40分钟,特别是初次治疗,刮痧时间还应适当缩短。对于体质弱或形体瘦弱者,总体刮痧时间应当少于20分钟。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何秀娟最后提醒,并非人人都适合刮痧,空腹、过度疲劳、凝血功能异常等患者不可以做刮痧治疗。血友病、出血性紫癜和其他出血疾病患者,刮痧严重时被破坏的红细胞甚至能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皮肤局部疮疡、溃烂的人,也不能刮痧。

2021-04-07 陈晶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676.html 1 春和景明 顺时养生 4,67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