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帅
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武警辽宁总队抚顺支队执勤五中队副中队长张光付总是很开心。因为在他的“算盘”里,一个月的工资可以帮助好几个贫困地区儿童实现心愿,抑或为养老院的老人买很多水果和礼物,还足够帮助几户贫困户过一个温暖的春节。
张光付的名字原本是“富”字,后来他在家人的支持下改成了“付”。“做人光想富可不行,付出的付字才好。”张光付笑着说。
“父辈年轻时,因为穷经常受乡邻接济。后来好过些了,父母生活也很节约,别人有困难却总是慷慨相助。”“爱心”这颗种子从小就在张光付心里生了根。
长大后,张光付光荣入伍。辽宁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参观雷锋纪念馆自然而然成为新兵入伍的“第一课”。那次参观,让张光付有了更明确的人生目标,他心里那颗爱的种子即将开花结果。回到宿舍,他在书签上写道:“雷锋是个兵,我也是个兵,我就要像雷锋那样做个好兵!”
“我看不得别人有难处。开始帮助的都是身边的战友,帮助的人也只有几个人,后来帮的人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大,然后慢慢地,很多人愿意和我一起帮助人。”张光付说。
2013年3月5日,张光付成立了“光付之心”爱心团队。团队成员由最初的7人,到现在已发展过千人,部队官兵、地方大学生以及社会爱心人士陆续加入,并不断影响着更多的人。
五中队的荣誉室,桌上铺满了这些年张光付得到的奖状、受助人给他的来信、汇款的票据……但张光付最在意的是桌上的一本手工相册。“这是一所希望小学孩子们送给我的,上面有他们的照片,还有写给我的话。每次我心情比较低落的时候,都会拿来读一读。”
当兵第7年,张光付被保送到军校学习。也是这一年,他认识了这所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了解到孩子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他立即联系在河南的妹夫,请他帮忙买了290个书包和很多学习用品寄给孩子们。这些学习用品花了张光付1万多元,这些钱相当于他当时两个多月的薪水。
那些年,张光付几乎把自己的津贴全捐赠了出去,长期帮扶驻地3个特困户,并为四川大学两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提供资助。有时候他还会动起饭卡补贴的念头,每个月饭卡补贴600元,自己只花一半,剩下的也捐出去。
张光付还是驻地附近养老院的“常客”,这里几乎成了他的第二个家。“第一次去是2010年。”张光付说,老人们就像是自己的父母。“每次去都跟着他们包包饺子,带着战友给他们打扫打扫卫生,下雪天去给扫扫雪,就像这里的一分子。”
养老院里的40余位老人有哪些喜好,张光付都记在心里,每次他都会细心地为老人们准备好不同的礼物。收到礼物的老人们像孩子一样高兴,舍不得用、舍不得吃。“这些是光付给我的,他给你的是啥?”喜形于色的老人们经常和老伙伴“炫耀”,这,也是对张光付发自内心地认可。
2018年,没有存款、没有婚房的张光付结了婚。不久前,妻子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纪念结婚纪念日:不仅爱你善良的内心,也爱你坚持的信念,我会陪你一直走下去。
张光付月月“裸捐”的背后,离不开父母和妻子的大力支持。一次,父亲重病住院治疗,怕影响张光付的工作而没告诉他。这件事让张光付“心如刀割”。“做好事不能影响了孝顺父母。”此后,张光付从每月的工资中又“挤”出钱寄给父母。每年,他也会存好钱带父母定期做体检。
刚刚过去的学雷锋月,张光付又一次带着爱心团队走进校园、社区宣传雷锋精神,让雷锋“圈粉”新时代。
“我在部队学了一身本事,不愁将来没饭吃,应该把钱给更需要的人。我所做的这些,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只要有人的地方都需要雷锋精神,因为雷锋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大爱精神,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效仿和学习的。”张光付说。
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传播雷锋精神的一颗种子:“我相信千万个雷锋在成长,像雷锋那样活着,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雷锋为这个世界播撒爱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