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财经周刊

全国人大代表沈仁芳:

能源互联网可先试点

本报记者 李元丽

“电力清洁低碳转型是实现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能源互联网,可以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实现能源大范围高效配置。”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江苏省委会副主委、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建议,进一步推进全国可再生能源规划研究,加快推进全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在重点地区率先试点建设能源互联网。

沈仁芳表示,以能源互联网为手段,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是电网升级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能源生产侧,能源互联网可以将终端分散使用的化石能源,集中进行清洁替代,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能源消费侧,能源互联网可以打通各类能源网络,推动分布式能源系统、各种储能设施和各类用户互联互通、高效转化,促进单位GDP能耗下降。同时建设能源互联网,搭建能源开发、转换、配置和消纳的基础平台,能够在确保电力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效能、效益与效率,推动能源电力生产向绿色、低碳转型,能源电力消费向高效节能转型。

在沈仁芳看来,我国碳排放主要来源是化石能源消费,电力行业占41%,是最大的碳排放来源。建设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电力生产向绿色、低碳转型,能源电力消费向高效节能转型,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

谈及建设能源互联的作用时,沈任芳表示,“十四五”期间,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将成为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促使能源基础设施加快转型升级。能源互联网可以协调电源、电网、负荷、储能等各类资源,解决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等问题,有效保障电网运行安全,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效安全的开发与利用,提升能源自给能力,助力形成完善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同时,电力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基本前提。建设能源互联网,形成“发—输—变—配—调”各环节衔接顺畅,“源—网—荷—储”多维度协调互动,水、电、气、冷、热等多种能源类型紧密融合,使各类能源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发、大范围配置和高效率利用成为现实。

沈仁芳最后表示,在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统筹好各类能源和储能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建设能源互联网,能够有效利用好现有常规能源和储能资源,充分发挥大型清洁高效煤电机组深度调峰作用、核电机组支撑作用,燃气机组灵活高效作用,抽水蓄能等各类储能的实时调节作用,适应新能源发展之后能源结构的变化。同时,可以利用能源互联网协同规划、协同调度、协同管理的优势,增强可再生能源与其他能源之间的协同,促进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与非化石能源优先开发,有效改善能源结构,构建多元发展的能源体系,促进能源转型。

2021-04-06 李元丽 全国人大代表沈仁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604.html 1 能源互联网可先试点 4,60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