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慈善周刊

幸福花儿遇水绽放

——“母亲水窖”公益项目走过20年

背对长江,重庆市奉节县朱衣镇仙女村村民李英在洗橙子。(妇基会供图)

本报记者 赵莹莹

从2001年第一口“母亲水窖”的润物有声,到通过解决用水问题为妇女增权赋能,20年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持续开展的“母亲水窖”项目,不仅让项目地村民“吃上水”“健康用水”,还过上了“水滋养的幸福生活”。

“母亲水窖”,在精准扶贫道路上结出累累硕果,也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着解决方案。

从“望江兴叹”到“水到渠成”

重庆市奉节县朱衣镇仙女村,103户倚山而建,最低处的人家距离长江边仅100多米。

眼前就有水,可吃水问题就像一根刺,在村民李英心中深深地扎了好些年。

仙女村海拔从175米一直攀升至1100米,落差大,长江水至少需要通过三级提灌才能引进村。

每天,53岁的李英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走半个小时路去水沟里挑水。两个木桶,七八十斤,别人的日子按小时过,她的日子却是按斤算。一年下来,几千斤的负荷。挑回的水,还要在水缸里静置沉淀好几天才能吃。

奉节县是喀斯特岩溶地貌,地表存不住水。夏天暴雨过后,若不及时去挑,雨水就会迅速流失。李英因此养成了存水的习惯,家里的盆和桶一定都要盛满水,这样她才觉得心里踏实。

曾经在干旱的年份,李英和家人不得不到处找水。田沟里,山洼地,他们小心地挖出小土坑,等着田里的水慢慢渗出来,再用勺子一点一点舀到桶里带回家。

人还能出去找水,可李英种的4亩脐橙,就只能等水来。遇上没水的时候,一家人眼巴巴地看着脐橙被晒干,一同蒸发掉的,还有心中那份对来年光景的期待。

“那时候真的是苦呦,根本谈不上啥子收入。”李英盼着在脐橙种植中操持出未来的希望,可没有水,一切就都成了空谈。

和李英一样天天盼水、找水的村民们,从没想过有一天,水能自己流到家里来。

2020年4月,“母亲水窖”集中供水工程在仙女村竣工,村里103户共计530人喝上了干净卫生的山泉水,从此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同时,集中供水工程还引来了水源,将原来的一口枯水堰塘蓄上了水,解决了该村500余亩脐橙果树灌溉难题。

从没水,到水龙头入户、水管直通脐橙地,清泠泠的水,把心情洗美。李英卸下了挑水的担子,日子终于不再是对祖辈生活的复制粘贴,她有了更多时间从事其他劳动,提高家庭收入。生活,终于像水珠一样,晶莹饱满。

蘸水而开的笑脸,是最朴实的中国表情。“母亲水窖”,成了李英眼里的光,成了女性挺起的脊梁,更成了深山里不可或缺的好风光。

浇灌出生活的底气与担当

不仅仅是李英,不仅仅在重庆。顺着2020逆流而上,伴随着“母亲水窖”建设的脚步,在甘肃、新疆、西藏、陕西、宁夏、云南、河北等20多个饮水困难地区,皆是被洗得明亮的生活和心情,人们那些美好的梦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幸福的花儿,一朵一朵遇水盛开。截至2020年底,“母亲水窖”项目覆盖全国29个省(区、市),修建集雨水窖13.97万个,集中供水工程1915处,校园安全饮水项目1001个,共324万人受益。回顾20年来的努力与汗水,这样来之不易的成绩绝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探索与创新中不断向前发展。

记者了解到,“母亲水窖”项目于2001年启动后,实施规模就达到1.04亿元,致力于为西部缺水地区捐修混凝土构造的水窖,利用屋面、场院、沟坡等集流设施,有效地蓄集有限雨水,以供基本生活饮用。

在建设集雨水窖的同时,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试点建设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并从2005年开始逐渐成为“母亲水窖”的主要工程形式。

2011年,以解决农村学校师生安全饮水为目标的“母亲水窖·校园安全饮水”项目完成论证和框架设计。8个月后,首个项目在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大龙镇抚溪江小学建成,解决了700名师生的安全饮水问题。

2005年至今的16年中,“母亲水窖”根据项目地实际需求,集雨水窖数量逐年下降,“集中供水工程”和“校园安全饮水项目”成为主要形式。同时,带动项目村发展农村庭院经济和种植养殖、巾帼农家乐等特色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助推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在贵州省沿河县黑水镇,苏颖打算等10头肥猪出栏后,好好地发展养殖,带动村里人一同致富。“母亲水窖”项目,解决了因缺水而带来的发展难题,更让她的心变大了、眼界开阔了。

摆脱了背水的沉重负担,像苏颖一样的乡村妇女在家里、在村寨,更有担当、更有底气。她们腾出更多时间,参加技能培训、从事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和非农生产。她们用传统工艺彝绣、苗绣、蜡染,制作的服饰箱包销路不断扩大;有了灌溉用水,种植茶树、果树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经济收入越来越好,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母亲水窖”续写20年而愈加生机勃勃,其真正的动因就是把赋权增能、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置于项目所有环节中,“改变”了人和社会环境,才获得了可复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做好乡村振兴的“水”文章

随着“母亲水窖”项目定点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从项目策划到项目实施,从资金帮扶到技术帮扶,从水生态文明建设到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母亲水窖”与中西部地区精准扶贫和水利建设发展已经息息相关、血脉相通。

20年来,一份份付出,点滴努力,汇集成了“母亲水窖”项目在精准扶贫答卷上的累累硕果。一股股干净充足的水,带来的不仅仅是安全饮水和“经常洗澡”“天天穿干净衣服”,还让更多的劳动力得到了解放,很多“背水姑娘”走出家门,融入外面精彩的世界。

2020年3月22日,第28个“世界水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布的《“母亲水窖”品牌影响力和社会价值评估报告》显示,“母亲水窖”项目的社会回报率是5.6,即投入1元钱,可获得5.6元的产出,该项目自实施以来实现社会价值约为人民币42亿元。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首要任务。

记者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获悉,“母亲水窖”新一轮发展周期,将与国家“十四五”规划、扶贫攻坚5年过渡期同步,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衔接。保障和保护农村供水的水源,尤其是西部水资源匮乏地区的妇女儿童饮用水供给及伴随的健康问题,是持续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间,“母亲水窖”将尤其关注妇女自身特殊诉求的变化,更好地挖掘女性潜在能动性,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赋权增能活动,努力实现“妇女与人居、生态环境友好协同发展”目标,汇聚各类社会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妇女在用水、节水、水环境改善中的主体作用和组织优势,支持并促进妇女成为生态环保及乡村振兴的重要有生力量。

有了水的滋养,喑哑的嗓音,得以更高亢地吟唱,苍白的生活,得以更缤纷地张扬。那些被水阻拦的人生,正欢快地哗啦啦向前流淌。

2021-03-30 赵莹莹 ——“母亲水窖”公益项目走过20年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271.html 1 幸福花儿遇水绽放 4,27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