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春秋周刊

李叔同育人如琢玉

沈治鹏

1911年,李叔同从日本留学回国,次年,便到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授音乐和图画。在这里,他等来了人生中最为得意的两个学生:丰子恺和刘质平。教图画课时,他把在东京的学习经验搬到自己的课堂上,策划了一场人体写生课。这全新的艺术实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堂人体写生课。而他的音乐教室,四周装着新式玻璃窗,居中放着两架钢琴,周边贴墙放着50多架风琴。这样的阵容,国内唯一。

李叔同每周教一次钢琴课,授课时他先弹一遍做示范,然后学生去练习。一周后学生再弹给他听,他称之为“还琴”。“还”不好的,也就是弹得不合格的,下次继续“还”。第一次上他的钢琴课,琴没有“还”好的,就是那一届担任级长的丰子恺。紧张过度的他不是指法错,就是按键错,弹得乱七八糟。与他的图画相比,实在逊色多了。李叔同不仅是识器的伯乐,更是一位雕琢璞玉的大师。作为级长,丰子恺要经常向先生报告班上的重要事务。在一个仲夏夜进行的简短汇报后,李叔同轻松两句话,便点透了丰子恺一生的道路:“你的图画进步很快,我在南京和杭州两处教课,没见过像你这样进步快的学生,你以后可以......”聪明的丰子恺从此决定一生与笔墨为伴。

而对音乐资质最高的刘质平,李叔同却用了很特殊的教化方式。在一个积雪如毯的隆冬,刘质平刚刚作了一首曲子,便踏雪去向先生请教。李叔同拿着曲谱细细阅过,抬头道:“今晚八点三十五分,去赴音乐教室,有话讲。”到了晚上,刘质平冒着狂风暴雪来到音乐教室门口,发现早有人的足迹通向室内,而教室的门却是关闭的。他不敢轻率推门,礼貌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待。

大概过了十几分钟,教室里的灯一下子亮了起来,李叔同拿着金表走出来,认真地说:“时间无误,你饱尝了风雪之味,可以回去了。”

李叔同不仅仅是考验学生是否守时,更是考验刘质平面对暴风雪的不畏难情绪,拥有这些素质,美玉方可雕成器。从此以后,师生二人情如父子。

2021-03-25 沈治鹏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039.html 1 李叔同育人如琢玉 4,03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