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化周刊

厉以宁的诗词商洛之行

《厉以宁诗词全集》

刘焕性

作为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对历史文化也有着深厚的造诣。除了《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罗马—拜占庭经济史》《工业化和制度调整》《希腊古代经济史》《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1978—2018》等影响几代人的经济学专著外,他还著有《厉以宁诗词全集》《山景总须横侧看》《难忘的岁月》《经济、文化与发展》《文化经济学》等文学类和跨学科类著作。厉以宁认为,研究中国经济,必须把现实的经济活动与经济史、经济思想史、文化史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研究有深度、有见地、有特色,才能有理解与阐释的张力以及预见性与判断力。2012年8月5日至9日,厉以宁老师带着包括我在内的4名北大师生于暑假期间深入商洛市山阳县、商南县、镇安县和柞水县调研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我在现场学习厉以宁老师的调查研究方法之余,也有机会亲身观察和体验了他在诗词和历史方面的深厚造诣。

商洛地处秦楚文化的交汇处,因境内的商山、洛水而得名,历史上多种地域文化曾在这里交汇融合。虽然是第一次到商洛,但厉以宁对商洛的历史很了解,对商洛的文化也很熟谙。在穿行商洛的群山峻岭途中,厉以宁从商鞅和商山四皓给我们讲起,引经据典、谈古论今,深评商洛自春秋以来的发展和变迁。他说,商鞅是战国时代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以法治国、重农抑商、重战尚武,在秦孝公时期通过变法改革迅速推动秦国走向富强,为秦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后人对商鞅变法的措施和评价却一直存有争议,有争议是好事,有利于更立体、客观地解读商鞅和他所处的时代。而商洛也因是商鞅封地而开始闻名,值得当地在打造学术研究品牌和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时深耕。

厉以宁在商洛写的第一首诗是《七绝·商洛》:“盛世常开纳谏门,求贤访老到荒村。商山四皓应犹在,自古民间有哲人。”商山四皓是秦末信奉黄老之学的4位饱学之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因乱世而隐居入商山。西汉建立后,刘邦曾请他们出山为官,被拒绝。后刘邦病重,想要更换太子刘盈而立次子如意,吕后按照张良的建议以贵宾之礼请这4位年过80、眉皓发白的老先生出山辅佐刘盈。刘邦见到以后认为太子“羽翼已成”,就打消了改换刘盈的主意。厉以宁说,一个时代要发展,既要广纳贤能、听取意见,也要打开视野、敢于用人,韩信在项羽手下是军队小官,到了刘邦那里就成了运筹帷幄、百战百胜的大将军,这其中的胸怀、眼光和胆识,千秋之后仍有可学习和借鉴之处。

商洛的自然风景浑然天成,作为秦岭的龙首之地,承秦文化之刚阳,蓄楚文化之柔美,宛如水墨江南,素有“秦岭最美是商洛”之称。其中山阳县的天竺山仙山神韵,以秀美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唐代佛教古迹而闻名,并有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的冰臼群和第四纪冰川地质奇观。登临天竺山,可观日出、云海,可览群山逶迤、云海雾瀑,可听松涛阵阵、古刹钟声。途径山下高速出口小憩时,厉以宁挥笔写下了《七绝·天竺山》:“汉江渭水尽东流,楚秀秦雄一眼收;尘世遍寻仙境路,何妨天竺断崖游。”这首诗既写风景,也写情怀,还写曾经的历史风云,当时就在当地传读并被《商洛日报》所刊载。

在途经融“名山名镇名洞”于一体、被誉为“终南首邑,山水画廊”的柞水县时,看着公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林海和山坡上盛开的鲜花,厉以宁随口吟出了一首《七绝·柞水》:“踏遍城乡思路开,青山无处不生财;缓流宽阔急流窄,游客四方观景来。”厉以宁说,他一直很关注林权改革和林业发展问题,如果把山林全部利用起来,发挥它的效益,农民从中获得的利益将远远超过农业。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的就是要走出一条兼顾经济与生态、开发与保护的发展新路径,最大可能维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共赢。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邻近省会西安,坐拥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秦楚古道、柞水溶洞等秦岭风景名胜,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米达5万个左右,素有“天然氧吧、城市之肺”之称。如果依托好山好水好风光,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就能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商洛考察期间,伴随着山间的清风、花香与蝉鸣,厉以宁老师连续给我们讲了三个晚上的词和词牌。他说,词是长短句,但全篇的字数、句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字数、平仄也是一定的。词根据长短大致可以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唐宋以来共有两千多种词牌,而他自己最喜欢的词牌是“清平乐”“浣溪沙”等十几种。其中“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为词之常用词牌,正体为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历史上李白、晏殊、晏几道、黄庭坚、李清照、苏轼、辛弃疾、毛泽东等均用过此调,用以抒发或婉约低沉或豪迈高亢的声情。而“浣溪沙”也是唐教坊曲名和流传较广的词牌名,正体为双调四十二字、六句,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代的韩偓,后来南唐后主李煜、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纳兰性德等均用过此调,借以写景抒情。为了加深我们的理解,厉以宁还挥笔写下了两首词,其一为《清平乐·金丝峡》:

水帘飞挂,隐约双桥跨,凉气袭人随浪下,忘却如今盛夏。

暮云伴雨来风,霎时遮住群峰,不问不闻琐事,游人乐在其中。

其二为《浣溪沙·木王国家森林公园》:

红白山花一路迎,清溪击石绕弯行。晚霞难卜雨和晴。

久住幽林能悟道,常怜雏幼更通情。了无杂念此身轻。

厉以宁作为经济学家享有盛名,但他在诗词方面的功底和造诣却被盛名所掩,一般人了解不多。厉以宁从小就喜欢研读古典诗词,不到17岁就创作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首诗词《相见欢·仪征新城途中》:“桨声篙影波纹,石桥墩,蚕豆花开一路水乡春。长跳板,小河岸,洗衣人,绿裤红衫都道是新婚。”从那时起到现在,75年来他在写诗作词的道路上持之以恒,仅201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厉以宁诗词全集》就整理和记录了他自1947年至2017年以来所写的1600首诗词,包含韵律诗、词、自由体诗等各种体裁。厉以宁认为,诗词对一个人的胸怀、品格和修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首好的诗词,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助力一个人的成长、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从厉以宁的诗词中,我们除了可以体验到文字之美、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外,还可以看到他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与执着、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悟。阅读厉以宁的诗词,不仅可以触摸时代的沧桑巨变,还可以感受他“缓流总比急流宽”的豁达与胸怀。

厉以宁老师多次讲过,自己只是一名经济学教师,诗词只是他在闲暇时候的一种爱好。但是,如同历史研究需要感觉和想象一样,经济学研究也需要一定的感觉和体验,诗词的意境丰富了厉以宁经济学的思考,而经济学的思考又使得他的诗词多了对历史和现实的关照。阅读他的诗词,我们既能从中感受到一种经世济民、匡时守正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又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治学态度,还能从中感悟到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精神世界和教亦多术、有教无类的师者魅力。

诗词就是厉以宁老师人生和治学的心灵与哲理追寻。

(作者系全国政协机关服务局副局长)

2021-03-22 刘焕性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851.html 1 厉以宁的诗词商洛之行 3,85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