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惠娟
“每年高考之后,很多学校门口都会点名道姓、图文并茂地张贴大红喜报。学校门口介绍学校情况和历史的宣传栏里,都把毕业生里出了几个院士、教授、名人等作为学校的金字招牌和办学质量的印证,很少看到敬业爱岗的普通劳动者出现在宣传栏里……”高考过后,不少学校门口的“贴金广告”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的关注。
“这种宣传反映学校教育评价的价值导向,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深刻影响家庭的教育选择和社会教育生态。”在刘焱看来,这种宣传助长了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的倾向,加剧了学生和家长对于升学的压力和焦虑,把所有学生和家长都驱赶到“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狭窄的人生赛场,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必须加以改变。
“在这种压力之下,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生学得太苦太累,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小觑。”刘焱援引一份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对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如喜欢、愉快、有信心、成功体验)等指标随年级升高而逐步降低, 对学习的消极情感体验(如不喜欢、痛苦、疲倦、枯燥等指标)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8年的PISA测试结果暴露出我国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幸福感整体偏低。四省市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指数、满意度在参加测试的79个国家(地区)位列最后一个方队。我国学生在学校的孤独感在参测国家(地区)位列第一。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意外死亡人员中自杀人数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有低龄化的特点。刘焱表示,这些问题是推动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必须找出破解之道。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刘焱表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从顶层为教育事业发展设立了教育评价“指挥棒”,但真正要落地,必须落实到每一个学校。
“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变用单纯的考试升学的‘指挥棒’指挥和评价学校教育的倾向,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必须从学校门口做起。”刘焱建议教育部发文明令禁止学校张挂这种人为制造攀比、加剧考试竞争和焦虑的标语和横幅,多宣传毕业生中爱岗敬业的普通劳动者,营造尊重普通劳动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