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现场连接

传统戏曲艺术“触网”迎生机

本报记者 高新国

“地方戏蕴含着当地独特的文化内涵,一旦消失,再恢复起来是很难的。”全国政协委员、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刘莉沙一直心系传统戏曲发展,和记者刚一见面,她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话匣子:“疫情好转后,我在下乡演出时发现,一些非常优秀的县剧团濒临倒闭,演员大多外出打工。”

和众多剧团一样,刘莉沙带领的河北梆子剧团也遇到了困难。往年剧团下乡赶庙会演出的任务停滞,刘莉沙急中生智,尝试带领剧团和景区合作,戏曲演员走进旅游景点,驻场演出。

“我们成立了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演出小分队,走进了10个景点,演出了将近180场,很受游客欢迎。带动了周边老百姓旅游,景点内的小吃、土特产开始畅销。”刘莉沙发现,“戏曲+旅游”既推广了传统戏曲,满足群众对听戏的需求,同时借助戏曲名家的影响力也可为景区招徕游客,可谓互利双赢。

开辟线下新路径的同时,受到戏迷来信启发的刘莉沙创办了“宅家看大戏”公众平台,把优秀戏曲片段通过网络推送出去。去年,该平台共推出78场网络大戏,“目前,我们的网上推送仍在继续,剧团演员还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唱戏并与戏迷互动,一定让大家过足戏瘾。”

“无论是进剧场、下乡惠民演出,还是线上推送曲目、直播互动,都是在推广传统戏曲,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文化需求更多元,传统戏曲和基层院团如何突围?刘莉沙认为,传承发展传统戏曲艺术,需要与时代同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得学会‘两条腿’走路,剧场不可废弛,进网络也是一条重要路径。”

“针对全国专业院团在互联网上公益演出,公共文化服务基金也应予以适当补贴,把线上演出纳入文化惠民补贴演出的一项。”刘莉沙期待着。

2021-03-11 高新国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243.html 1 传统戏曲艺术“触网”迎生机 3,24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