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现场连接

该给PPT教学降降温了

——由一件提案引发的共识

本报记者 司晋丽

继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本次两会上发出的“优雅生活者”等教育好声音引发社会热议后,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的提案《警惕PPT不合理使用对中小学基础教育和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危害》也冲上热搜,唤起人们的共识。

守住黑板这块阵地

10余年前,PPT教学开始在我国大中小学课堂普及。对于地理、音乐等一些学科,其直观的画面和视频等更容易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但注重线性的“要点演示”,无法呈现文本的整体面貌及其复杂的内在联系,极易助长“碎片化阅读”,进而导致学生缺少思维整体性训练,逻辑能力降低。基于此,刘宁认为,在教学活动中不宜过分依赖PPT。

3月8日,看到媒体对刘宁提案的报道后,甘肃敦煌市三危中学校长余志立托人转给刘宁一段话:“这正是基层学校的现实。几年前,我见到读师范时的班主任老师,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定要把黑板这块阵地守住,如果全部换成一体机,老师的魅力就无法展现,教学就没有灵魂和激情,千篇一律的画面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

短短一天,刘宁收到许多“回音”。其中,除了国内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也有杂志编辑、国外的教授等。一位上市金融公司的白领留言说:“因为效率太低,我们公司早已叫停开会时使用PPT了。”

学生很少记笔记了

“PPT流行以后,学生记笔记的认真程度也大大降低了。特别是在大学课堂,学生基本不记笔记了。”刘宁说,这直接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写作能力和汉字书写能力严重滑坡、逻辑思考能力降低。

目前,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学者对PPT的利弊有深入研究,认为其不仅沟通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养成不良的思维习惯,危害性需要高度关注。

“这几天,我与从事一线教学的委员们交流,谈及改学生论文,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皱起眉头,说现在的学生论文比以前难改多了。”刘宁说。她曾问一名写作吃力的学生原因,得到的答案是:从小写作机会很少,除了老师布置的作文和家庭日记等“规定动作”外,中小学阶段课堂笔记“瞎对付”,上了大学根本不记笔记了。

“我们上大学时,老师不用PPT,大家想方设法做笔记,课后同寝室同学之间还会互相交流,查漏补缺。现在,临近期末,就会有学生结伴来拷贝课件。仅仅靠背课件上的要点,又有多大用处呢?”北京某中学教师告诉刘宁。

合理使用PPT

记者注意到,目前,关于该提案的报道,已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网、澎湃新闻等放在首页位置,截至发稿前,对该话题的关注量已达上亿人次。报道下面的留言数量仍在不断增加,其中很多是教育界人士的心声。

“幻灯片只能纲举目张,精华还是在老师的口述中。”

“上课时,老有学生拿起手机对着PPT拍照,对课堂秩序造成了影响。”

“学校将PPT当作一项考核指标,要求有图有动画、美观生动,老师们苦不堪言。”

……

刘宁也在密切关注着这些民声。她建议,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淡化PPT在各种教学职称评定、教学比赛、公开课中的权重,更不要助长PPT制作中的形式主义作风。

2021-03-11 司晋丽 ——由一件提案引发的共识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235.html 1 该给PPT教学降降温了 3,23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