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志红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以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
当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诸多瓶颈: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系统中大而不强,存在话语权小的“弱点”;在一些领域的关键技术、零部件、软件、检验检测设备等受制于人,一旦被“卡脖子”,很容易形成“断点”;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存在许多影响畅通的“堵点”。
作为占据了90%的企业数量的市场主体,民营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组件,也是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建设者。如何帮助民营企业化解参与建设产业链供应链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全国工商联提交的《关于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提案》重点谈到这个问题。
解决“卡脖子”的“断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揭榜挂帅”这一提法。意在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也就是说,创新主体来揭榜,不设所有制门槛。
全国工商联提案指出,民营企业参与“揭榜挂帅”过程中还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渠道不畅通、组织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对此,要建立相应机制,建立民营企业有效参与“揭榜挂帅”制度,特别是制定并落实好评价考核制度。对于国家提出的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攻关,提案提出,国有企业带头,起到引领带动作用,民营企业参加,发挥生力军作用,政府部门要牵头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企业是生产的细胞,也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实施主体,没有企业强,产业链供应链强的自主可控就是一句空话。疏通经济双循环的“堵点”,助推企业成长,要有适宜的环境土壤。
立足近年来工商联系统持续开展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研以及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专题调研,全国工商联提案指出,现阶段民企面临的问题是,政策落地落细落实不到位、融资难融资贵、成本高负担重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企业脚下发软,自然站不稳、立不住,长不大、做不久,产业链供应链风险也随之升高。”一位全国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提案建议,一是落实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破除针对民营企业的隐性条款和不成文规定,推动惠企政策逐条逐项落地见效;二是加大减税降费精准支持力度,特别是高度重视制造业产业链的安全稳定,以减税降费给予制造业产业链精准支持;三是做优软环境,推广好经验好做法,以软环境铸就硬实力。
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重在“能力”,在关键产业关键环节具备国产化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自给自足、闭门造车。相反,它要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更加有机地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可降低“被脱钩”风险,进而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在此过程中,民营企业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更好“走出去”,才能更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
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特别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走出去”的民营企业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普遍面临停工停产、资金链断裂等困境。提案建议有关部门对这些企业当前和今后的困难加以研究,筛选出重点支持的企业,本着“一企一策,因企施策”的原则,协调各相关部门给予企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