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司晋丽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每到这一天,正在开全国两会的政协委员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提起雷锋精神。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告诉记者,尽管时代不同了,但雷锋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大力提倡。在他看来,雷锋精神所彰显的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仁人志士、推己及人的主流价值观,“当你遇到困难得到别人的帮助,别人遇到困难时你自然也会施以援手。”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一名教师,王学典观察到,当下一些青少年对于人生的规划太具体、太着重眼前的东西,甚至推崇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缺失一种为国家前途命运思考、有社会责任感的大格局和大境界。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是青年的王学典和同学们喜欢吟着这样的诗,你一言我一语地关心和讨论着世界局势、国家大事。现在,他的青年学生们关心更多的是发了多少论文,能不能尽快评上副教授、教授,分上房子。
“这让我很忧虑。”王学典解释说,关注现实是人生的一个方面,但对于青少年来说,还需要有更高远的精神追求。“古人讲‘士不可以不弘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家国情怀,在部分青少年身上找不到影子。”因此,他提议,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举全社会之力,让主流价值观真正成为指引青少年成长的导向。
“时代新人,一定是有大格局的人,对国家对人民有着深沉的爱的人。”王学典说,雷锋的高尚,也正是在于此。然而,如果身边的人都在关注什么时候买得起房子,攀比家庭所拥有的财富、讨论选哪些专业更赚钱……势必也会影响到青少年,不利于他们追求开阔的人生境界。
立德树人是教育最本质的内涵。王学典说,几乎所有学校的校训里都包含有立德树人的意味,但这些校训往往沦为一块高高在上的牌匾,仅供瞻仰却没发挥出原本的功用。“如果在教学中,唯分数论、升学率至上的导向不转变,变味儿的教育很难培养出有责任担当、道德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