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第一化学品生产国,我国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达21万家,涉及2800多个种类,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危化品企业涉及的单元操作千差万别,危化品生产、贮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等环节存在系统性安全风险。
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事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道路运输事故下降,成效明显,但是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如何在发展化工行业的同时化解危化品安全风险?要加强监管执法,明确责任,完善处罚机制,杜绝腐败和疏忽。目前我国危化品监管的规章制度非常严格,甚至超过欧美国家,在危化品生产、运输等方面,应提升安全意识,避免“制度不执行”导致事故,让规章制度严格落地,为安全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又要适当放宽学校和研究机构在化学品使用上的限制。当前科技领域的创新如化工、医药、生命科学、冶金甚至芯片研发,均与化学息息相关,相关教育研究机构在科研和教学中应更便利地获得化学品,这将促进化学研究的长足进步,进而惠及科技创新。
此外,应根据危险性、安全性和产业特性规划化工园区的分布。化工管理相关部门和园区管理者应具备或超出操作者的化工知识水准,这样才能避免“外行管内行”,从而降低安全隐患。省一级的化工园可以进行危化品生产,而区县一级的化工园,应限制从事低危化工品的生产和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