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盾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张新波:
金融数据“可用不可见”,很难吗?
“十四五”期间,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和双向赋能将是一个重要命题,而数字金融的发展将起到关键纽带作用。
数字金融有其便利的一面,可以创造新的业务模式,但也会带来跨业态下的业务混合风险,对技术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发展好数字金融,需要我们深入贯彻数据驱动的理念,严守数据安全的生命线,实现数字金融的普惠性。
用好、管好数据,是数字金融发展的基础。现在能做的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在充分保护数据和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价值的转化和提炼。比如采用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去标识化处理、关联信息分散存储、数据传输端到端加密,确保数据“可用不可见”。2020年6月,我们在业内率先完成整体数据流转架构整体升级,实现数据存储与流转的可用不可见,从底层架构层面支撑业务数据合规。在这一基础上,公司所有产品与服务(例如大数据平台、机器学习平台做数据建模),使用的都是脱敏数据。同时,我们尝试将数据转化成信息、模型、认知或知识,再通过技术实现数据可用。这样做保证了不同机构间在数据“不流通”的前提下,也能实现信用和信任的流通。
信也科技副总裁苗萌:
怎么解决不敢贷和不敢不贷?
我本人在股份制银行工作了10多年,发现银行一直有两个痛点——“不敢贷”和“不敢不贷”。
所谓“不敢贷”,是指面对没有足够数据的小微企业,银行没有办法着手进行信贷服务;而“不敢不贷”,指的是城商行信贷业务有时会受到一些因素的推动,但无论什么因素,银行最终的目的是安全收回本金。
围绕“不敢贷”,金融科技可以在获客方面为银行把关。比如在2020年,我们就曾用4个月时间帮助一家银行完成建模,依靠这套模型,银行完成了上级监管部门对其下达的小微企业放贷指标;围绕“不敢不贷”,面对各种信贷需求,银行行长可以把是否贷款的相当一部分决定权交给贷款模型,如果模型评分过低,那这笔贷款就不能放出去。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关键的发展阶段,小微经济又是我国经济的“毛细血管”,而2020年一场疫情,使得国内小微企业遭受了一场飓风过境,应收账款严重下滑,现金流紧张,出现了大量的资金需求。在积极助力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问题。比如小微企业自身规模小,信用不足,贷款金额小,频率高,即便能拿到融资,也是按消费贷款拿到的,享受不了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优惠政策。而不良贷款率绩效考核的限制,也导致银行其对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合作动力和积极性不强。因此,我们建议:一是结合我国国情监管,逐步适度扩大银行对小微企业覆盖面的量化考核;二是发挥金融科技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作用;三是大力开展小微企业主的小额信用贷款、保单质押贷款,鼓励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支持不同经营主体的新业态,支持首贷和信用贷,以创新来支持需求。
度小满金融科技业务规划负责人薛婧:
金融科技下半场要能诊断现有业务
金融科技已到下半场,从我们服务的主要机构银行侧来看:一些区域性银行缺乏整体性规划,更多是运动式或单点式地利用新技术,这是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同时因为其整体人员能力、组织架构以及配套制度并没有相应的匹配,所以其虽然引入了先进技术,但迭代能力不足;另一些区域性银行更加注重先进科技,追求科技能力本身,却没有考虑到科技与业务如何更好地结合,以至于无法更好地满足客户体验和需求。
金融科技进入到下半场,需要更多地深度赋能。这个赋能甚至要体现在对现有业务的诊断并更科学、更符合业务实践的整体落地方案。
尔湾科技集团创始人、CEO李鹏:
投资理财不能无序无畏参与
金融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不少人的生活习惯,互联网端的理财也得到了更多人青睐。最近几年,整个在线教育行业进入加速发展轨道,疫情客观上对线上教育也起到了助推作用。这些因素累加,使得互联网财商教育走到前台。
财商教育的目的是让更多人懂得投资理财,并逐渐对投资理财拥有专业判断,而不仅仅因为投资理财渠道更便捷了,就无序、无畏地参与,造成市场不确定因素上升。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一些年轻人在收入水平上升速度不确定时,超前消费的意识已经形成了,而超前借贷,又使得他们在财务方面承压状况堪忧,这个问题需要得到重视。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人可能都不了解股票、基金的基础概念就敢往里闯。
财商教育的大框架应有5个基本维度,也对应着5门基本课程。第一是框架思维,第二是对活期类产品的了解,第三是学习投资基金常识,第四是学习保险常识,第五是学习股票基本常识。我们的目标是赋能每一个普通人,让其具有与其财富匹配的财富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