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慈善周刊

友成基金会龙塘村发展项目观察——

产村相融 在发展中留住“乡愁”

本报记者 顾磊

烟雾缭绕的群山与梯田,传统屋舍错落其间,这里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龙塘村。

2017年,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结对帮扶龙塘村,并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在村里长期驻扎。入村调研时工作人员发现,因为闭塞,这座苗寨的原始风貌被完好保留,甚至少见的苗族风俗也能在这里见到;但也因为资源匮乏,村里80%以上的壮劳力都选择外出打工。

村庄如何发展?乐观、淳朴的村民否决了西江千户苗寨的商业开发模式,希望将龙塘村发展成为真正的家园,美丽、富裕且保留传统。帮扶第一步尚未迈出,难题就已摆在面前。

项目设计之初,友成基金会即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定下了从文旅切入、产业扶贫、文化激活、社区营造、教育帮扶等几个方面开展整村帮扶的思路。结合龙塘村的区位和资源特点,引入融创中国,重点发展文旅产业,主产业做三产融合,这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帮扶视角,而是探索发展路径。

在产业带动方面,友成融创支持龙塘村的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协助龙塘打造“龙塘好物”品牌。同时通过消费扶贫方式,带动龙塘村合作社销售本地鱼酱酸、茶叶、玫瑰花等,为合作社带来收入超过200万元。

“帮扶之初,我们就有一个原则:绝不白给钱。通过贴息贷款和无息贷款的方式,撬动村民自我发展的动力,实现自我造血。”友成基金会副秘书长李佳琛介绍,在2018年至2019年间,项目组与村民发掘民族文化特色及乡土文化资源,提供了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措施。除了产业带来的经济收入,村民合作社还举行了两次分红大会,累计为全体社员分红31.99万元。

2019年,这个曾经的“国家二类贫困村”,不但全村脱贫出列,还倍增发展振兴的勇气与信心。

在龙塘村的提速发展中,商业开发并非全部。友成基金会将龙塘村的发展定位为乡村社区综合发展项目,人是核心,文化和社区发展是终极目标。李佳琛说:“我们是承接外部资源落地的枢纽,是发展的‘催化剂’。”

“90”后村民文远胜,告别打工生涯回到家乡,成为龙塘村合作社资金互助部负责人、农业产业部负责人;年轻绣娘潘晓芬,寻回祖传的苗绣工艺,在村里成立绣娘团,传承非遗文化;最近,龙塘村的民宿正式开业,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与此同时,更多在广东、福建、浙江打工的龙塘人被吸引回村,为村庄带来了更多活力。

如今的龙塘苗寨,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李佳琛透露,接下来,还将开展相关能力建设,帮助龙塘村对接市场,但“传统的苗家习俗和美好的生活方式不能变”,更注重挖掘当地文化,让儿童、妇女和老人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2021-02-23 顾磊 友成基金会龙塘村发展项目观察——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959.html 1 产村相融 在发展中留住“乡愁” 1,95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