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学术家园

《诫伯禽书》:中国第一部家训

王杰

编者按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老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教和家风,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家训数不胜数,对个人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些优秀的家训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人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在新时代背景下,发掘梳理中华家训中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最大程度地发挥传统家训在当今社会中的引领和启迪作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版邀请中央党校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王杰开设“家训品鉴”专栏,从浩如烟海的中华家训中撷取具有代表性的家训进行解读,以资借鉴和学习。

俗话说,“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规等,是指家庭或家族中长辈对子孙的垂诫和训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宗族地位,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很大一部分是为政者教育子孙如何修身做人、立身处世、为官从政的垂诫,从中可以彰显出为政者的官品与官德。让我们先来认识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家训”的《诫伯禽书》。

《诫伯禽书》的作者是周公。周公是何许人也?周公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周公历经文王、武王、成王三代,既是创建西周王朝的开国元勋,又是稳定西周王朝、促使“成康之治”的主要决策人。周公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奠定了周朝800年的统治基业,被西汉政论家贾谊评价为“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那么,《诫伯禽书》又是缘何而来呢?

周武王灭商后,把周公封在了鲁地,但周公因为辅佐朝政,没有就封,而是让儿子伯禽代为就位。《诫伯禽书》就是在伯禽去封地之前,周公告诫儿子的一段话。《诫伯禽书》把如何从政提到“王家”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开中国古代仕宦家训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成文的家训。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诫伯禽书》的主要内容: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这段话用现在的语言表达就是:

你就要前往鲁地就职了,你不要因为受封于此,就怠慢、轻视了鲁地的名士、人才。我虽然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又身兼辅佐当今天子成王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每次洗澡的时候,其间若有客人来拜见,我就会停下来,握着自己湿润的头发,接待宾客;每次吃饭的时候, 其间若有重要的事情,我就会停下来,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处理政事。即使这样做,我还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了贤能之士!

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德行宽裕且能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且能克勤克俭,就能远离危险;禄位尊盛且能谦卑自守,就会常保富贵;人众兵强且能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且能感觉愚钝,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且能感觉浅陋,就是智慧之人。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啊!

那些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的大富大贵之人,正是因为遵循了这些谦虚谨慎的品德!那些不知谦逊谨慎从而招致身死国丧的,前朝的夏桀、商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谦逊慎重呢?

从这部家训,既能看出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更能体悟出他的为政品德。

第一,礼贤下士、尊重人才。周公曾为见贤人而“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周公辅佐年幼的成王建设国家,恢复生产,制定国家发展规划,敬德保民,明德慎罚,制作礼乐,镇压反周势力,消除周边隐患,安抚商朝遗老等等,可谓政务繁忙、日理万机,就连洗澡都有人打搅。古时候男人头发长,周公握着湿头发从浴室跑出来,接见完了,又回去接着洗,所以一沐三握发。甚至吃饭也在处理政务,吃一口肉片,不等嚼完又得吐出来,因为又有客人来求见了,所以一饭三吐哺。后世一些有志向的政治家,也以周公的精神勉励自己。如三国时期的曹操在《短歌行》中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就是以学习周公吐哺的精神,抒发自己思贤若渴的心情。

第二,谦虚谨慎,谨言慎行。谨言慎行是指言语行动要小心谨慎。作为领导者立言当慎,不仅仅是威严所系,更重要的是关乎社会成本。《礼记·缁衣》记载说:“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说的是,君于用言论来引导人们,用自己的行为来阻止人们的不良行为。所以,君子讲话一定要谨言慎行,行动一定要考虑后果。这样,百姓就能出言谨慎,行动小心。除非时机成熟,势在必行,但凡涉及全局层面的政令都要慎重。朝令夕改,必然会引起社会运行机制和轨道的转换以及黎民百姓行为和心理的调适,而转换和调适的过程,都要付出一定的社会成本。

周公谆谆教诲侄子成王、儿子伯禽,务必要养成勤政爱民、谦恭自律、礼遇贤才的作风。据《尚书·无逸》记载,周公教导成王勤俭执政时说:“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后来成为诸多帝王教育后代不要贪图安逸奢华生活的名训。周公一再告诫成王要修己敬德,防止骄奢淫逸、重蹈殷商失德亡国的覆辙。周公早就意识到国之隐忧不在当前而在后嗣。他对成王的教育,既包括治国安邦才能的培养,也包括个人品格的塑造。在他的教育下,成王终于成长为一代明君。伯禽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了民风淳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

2021-02-08 王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514.html 1 《诫伯禽书》:中国第一部家训 1,51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