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慈善周刊

“黄金十年”取得系列成就——

慈善活力释放仍需政社良性互动

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民间救援队伍进行现场消杀。近10年来,慈善组织已成为应急救援领域重要力量。本报记者 顾磊 摄

本报记者 顾磊

中国社会组织网数据显示,截至1月29日14时,全国社会组织共901395家,其中民政部登记的共2292家。这意味着我国社会组织登记总数已经突破了90万家。

近10年的数据表明,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迅速。2012年,我国社会组织总量仅有32万家,2015年超过53万家,2016年达到61万家,2019年超过84万家,2020年超过89万家。预计2022年,我国社会组织数量将正式突破100万家。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慈善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研究成果,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过去10年称为“黄金十年”,认为慈善事业已经成为纾贫济困、扶弱救灾、加强社会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中一支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

该研究指出,过去10年中国慈善事业取得了十大进展,分别为:慈善法颁行推动慈善事业进入全面法治化时代;社会组织登记突破双重管理体制,组织数量翻倍增长;慈善主体多元化、慈善方式多样化为大众慈善开辟了广阔道路;慈善捐赠8年增长1.2倍,助力国家扶贫攻坚战略实现;慈善信托财产总规模超30亿元,慈善模式创新发展;志愿者队伍持续壮大,志愿服务发展更加规范化;地方不断创新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新路径;慈善力量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经受严峻考验并锻炼成长;慈善文化不断发展,超70家研究机构推动“善知识体系”建设。

这些进展彼此关联。如慈善法颁行推动了慈善事业的迅猛发展,慈善捐赠总量的增长直接得益于此。2010年,全国社会组织捐赠收入总金额为417亿元;2018年增长至919.7亿元,较8年前增长了121%。慈善捐赠的增长又与慈善主体的多元化密切相关。据民政部数据,2018年全年,20家官方指定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有超过84.6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

该研究也指出,慈善事业将在慈善法治建设、志愿服务发展等方面迎来新机遇,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慈善事业的发展将有六大趋势:慈善法律法规体系将更加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化、标准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慈善事业将转向更广泛的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科技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社会价值逐渐引领经济价值,中国慈善力量将广泛参与全球治理。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的慈善事业,将与更多公共领域有结合空间。“公益慈善行业将在促进科教文卫体事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营造无障碍设施环境、弘扬慈善文化等方面有更加丰富的实践。”

该研究着重强调了政社关系,认为目前我国慈善领域政社之间尚未建立起良性互动机制,社会力量活力释放不够,资源与统筹协调机制还不健全,在支持、引导和促进慈善组织发展方面的作用有待提升。“一些运行良好的慈善组织谈到的重要经验之一便是与政府关系融洽,业务互补。”

如何构建新型的政社关系?学者谢琼、古玉莹认为,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新型政社关系需要包含3个要素:一是确立共同目标,以民生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政府和社会处理关系的前提与基础;二是发展政府主导下的政社合作关系,是“主导”而非“管制”,政府和慈善组织各尊其道、各守其规,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的协调机制,尤其是应急协调机制;三是在放活中建立秩序,新型政社关系的调整可以向改革开放中的政企关系改革学习,在放活中规范,在秩序建立中求发展。这既要求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也要求提升慈善组织服务能力。

2021-02-02 顾磊 “黄金十年”取得系列成就——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224.html 1 慈善活力释放仍需政社良性互动 1,22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