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B版:要闻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凝聚强大发展合力

——全国政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

本报记者 孙金诚

营商环境与经济发展休戚相关。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就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出重要要求。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如何逆势而行,成为全球投资热土、兴业沃土、生活乐土,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显得尤为迫切。

1月21日,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议题的全国政协第46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此前,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克服疫情影响,通过召开座谈会、书面调研、开通网络主题议政群等多种方式选取了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共130多家进行调研,委员们也把调研成果带到了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要从体制机制层面谋长远之策,破除发展进程中的种种障碍,大力创建一流的营商环境,营造新常态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完善体制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衡量一座城市或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地方的重要软实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目前我国的营商环境还不适应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会上,杨伟民常委开门见山、直指问题。多次带队赴地方深入调研的他表示,调研中企业反映,目前,一些地方还存在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涉企收费“剪不断、理还乱”,执法检查多且重复,新老政策、部门间政策不衔接,“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

“建议把营造现代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政府推动发展的首要任务。”杨伟民表示,要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制定全国统一的收费清单;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完善对企业检查的国家规范;增强政策稳定性透明度;政府要带头守信践诺,杜绝“新官不理旧账”。

杨伟民的建议得到了其他委员的积极响应。苗圩委员也建议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努力破解“数字孤岛”。在他看来,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的数据共享难,仍是数字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难点和堵点。

苗圩建议,加快数据立法,实现数据的依法收集、汇聚、共享、管理和利用;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通”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扩大数据来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政务数据信息源;加强应用牵引,促进公共数据社会化应用、便民化利用,持续推动营商环境的改善。

“与世界营商环境比较好的国家相比,我国一些地方的营商环境有着较大差距。”陈志列委员表示,很多地方政府部门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为避嫌而不作为,怕出事而不担当,政商关系由“亲而不清”变成“清而不亲”,由“勾肩搭背”变成了“背靠着背”。“这些基本问题不解决,怎么改善和提升营商环境?”

“建议明确对地方政府营商环境建设的指标体系考核。”陈志列委员表示,为了从制度上促进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尽快取得实效,真正让企业在市场中如鱼得水、充满活力,应把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我国地方政府考核,并出台对应的考核指标体系。另外,各地政府应以政策和法规的形式出台“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在“亲清”政商关系方面提要求、划界限。

■打通落实堵点,提升法治化水平

营商环境的“优化”,在本质上就是“法治化”。打造稳定、可预期、法治化的最佳营商环境,首先就是要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包括知识产权、合法的财产权和其他的相关权益,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让企业家能够安心创业、发展。

“法治化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张占斌委员认为,从立法上赋予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平等地位并平等保护,注重全面完善公平公正的产权制度,全面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产权,健全涉及产权冤错案件有效防范和常态化纠正机制,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他建议,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继续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同时,加强司法保护,严格区分企业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的实际界限,严格区分企业和企业家的法律责任。

企业是市场主体,创新的主体,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特别是商业秘密的保护,能够有力地促进创新,促进企业发展。近年来,知识产权、商业秘密频遭侵犯已成为阻碍企业科技创新的“绊脚石”。

在黄立委员看来,目前,企业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保护是比较困难的,相关部门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也不够、效果不明显,缺少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规。因此,他建议进一步完善以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保护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和运行机制,同时,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专项行动,并加大对不诚信企业和劳动者的处罚力度。

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就是要将守信贯穿于经济交往的各个环节,使守信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然而,目前却存在许多不守诚信的情况,比如,有的经营者因严重失信拖欠工程款、承诺的相关事项不兑现等行为。

“应收账款拖欠问题,仍然是当前我国营商环境中的痛点和难题。”葛红林委员表示,“银货两讫”作为我国最该传承的优秀营商文化,本该成为营商优势,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扬光大,反而成了我国营商环境的诟病。

“要齐心协力共同打造‘应付尽付’的营商环境。”葛红林在会上发出疾呼。他建议,应促进各级政府成为“应付尽付”的诚信政府,促进国有企业成为“应付尽付”的引领企业,促进大型民企成为“应付尽付”的自律企业。

■服务企业“落商”,凝聚投资“向心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能减轻企业的发展负担,提高一个地区的投资吸引力,而服务企业“落商”,则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

“政策落地和监管实操不到位,影响外企对政策落地认同感。”蒋颖委员表示,究其原因是监管口径不够一致,加剧隐形合规成本;合规监管多于风险监管;监管理念不够与时俱进,监管反馈和政企沟通不够高效。

“让外企真正全面享受开放政策,还需监管智慧。”蒋颖建议,监管口径从地方裁量转向全国统一,监管重点从合规监管转向风险监管,监管反馈机制从被动受理转向主动预防,打通外资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2020年12月,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公布了全国296个城市营商环境报告,营商环境排名前10的城市中,只有北京一个北方城市;排名前50的城市中,北方只有12个。

这一现象引起刘振东委员的关注。他表示,实体企业在北方城市投资发展,成本偏高,负担较重。建议北方省份进一步系统地提升营商环境,为中国经济发展蓄能,形成双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营商环境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在城市与城市的竞争中,“造环境”比“拉项目”更难。长期以来,营商环境是东北经济振兴的痛点,也是“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近年来东北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改革,营商环境已有明显改善,但在谷振春常委看来,横向相比仍存在差距。为此,他建议,用大手牵好小手,强化国家战略引领;以良法推动善治,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与谷振春的观点相似,刘明忠委员表示,目前黑龙江省大工业用电电度电费价格偏高,建议从提高黑龙江营商环境竞争力角度,由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合理降低工业用电单价。

营商环境也是市场主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看到了营商环境对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性。可以说,营商环境是攸关中小微企业存亡的“生命线”。

作为应邀参加此次座谈会的专家,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理事瞿伦川表示,他在调研中发现,受各种因素叠加影响,个体户经营很难,利润微薄,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他建议,从立法的角度加强对个体户的支持和保护;进一步改进许可办理方面审批程序;简化年报系统登录。

良好营商环境不仅具有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还应有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本次座谈会前,经济委员会组织委员围绕协商议题通过移动履职平台进行讨论,107名委员在移动履职平台上发言。委员表示,“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可缺少。对投资、创业者来说,法律、政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文环境。通过人文环境质量的不断推升能够让经营者、从业者开心。”

对于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出席会议的国家相关部委给出了积极回应。尽管大家发言角度不同,但对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都深感迫切,他们的话语中流露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21-01-22 孙金诚 ——全国政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73.html 1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凝聚强大发展合力 67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