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帅
18载政协情
1月14日,深夜。寒冬的夜晚街头行人寥寥。
正佳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林正佳的办公室里,却是灯火通明。
身为福建省政协常委的他,仍在办公桌前奋笔疾书。一周后,2021年福建省两会即将召开,他要把已经撰写好的提案精益求精、加工完善。
“拟写了多份提案,还在一一斟酌,我要把建议提在点子上。”林正家告诉记者,今年他将围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等话题建言献策。
提起和政协的缘分,林正佳笑着告诉记者:“有18年时间了。”
从县政协委员到市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常委,林正佳一路成长并见证着福建的发展与变化。
林正佳是新加坡华侨。“走出国门,才发现自己是如此地热爱祖国和家乡。”为了让华裔年轻一代深深记住自己的根与祖国的情,办实业出身的林正佳开始思考,如何以他们“听得懂”“愿意听”的方式讲好家乡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福州脱胎漆器曾与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三宝”。近年来受市场冲击等因素影响,福州漆艺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2006年,福州脱胎漆器的髹饰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引起了林正佳的关注。
“非遗传承人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如果靠手艺很难生存,就会带来文化传承困难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林正佳充分利用家乡的优秀文化资源,在福州捐资营建公益性的“沈绍安漆艺馆”,艺术馆免费对外开放。数百件古今中外名家漆艺收藏品,向全世界呈现出了精彩绝伦的中国漆艺术。
除了身体力行用公益推广漆艺,这些年林正佳还借助政协委员的身份,持续向福建省、福州市相关部门提交助推福州漆艺发展的提案,其中《关于保护传承福州脱胎漆器传统手工技艺的建议》,被列入福建省政协第十一届五次会议重点提案遴选,多项建议意见被转化为政策得以实施。
“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林正佳说,从根源上挖掘具有历史渊源的中国艺术,并进行公益传承和推广,更有助于让世界认同。
“孩子,无须言谢”
除了不遗余力地公益推广优秀的传统文化外,还有一群人,也是林正佳心头最为牵挂的。
林正佳公司的走廊两侧,挂满了孩子们的照片、作品和书信。每封书信、每张照片都细心装裱好再挂到墙上。林正佳说,这些都是他资助过的贫困学子们寄给他的,也是他最珍贵的礼物。
“林伯伯,虽然这一年我的成绩有下滑,但我不会因此放弃理想,因为我的背后有你们——我所挚爱的人。”孩子们写给“林伯伯”的信里,很少提到感谢,更多的是他们的近况或是所思所想。
“一开始,孩子们也会写来很多感谢信。我告诉他们,孩子,无须言谢。若来信,告知这段时间的变化、成长或是困惑都可以。”林正佳说,“其实反而是我该谢谢这些孩子们,让我有机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走廊墙上的每张照片,每封书信背后都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每指向一张照片,林正佳总会驻足很久,向记者讲述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一张照片中,一位短发着校服的女孩坐在空无一人的学校走廊内,脸上仍有泪痕,嘴角却露出浅浅的微笑。林正佳站在女孩一旁,身体稍稍弯下去,看上去和女孩相谈甚欢。
“当时我去考察,正要去学校门口和孩子们合照,在走廊发现这个女孩一个人坐在那里哭。”询问之下,女孩告诉林正佳,因为双腿先天性残疾,她没办法下楼去和“林伯伯”一起合照。“这个心愿太容易实现了,交给林伯伯。”女孩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从那以后,林正佳对身有残疾的孩子尤为关注,他告诉孩子们:“你们只管好好读书,读到哪里我就供到哪里,有机会去国外深造,你们就去,将来可以更好地为祖国建设出力。找工作有难处,我这里的大门会永远为你们敞开。”孩子们听到这样的话,眼里总是忍不住噙满泪水。
除了墙上挂的,林正佳的办公桌内还有不少孩子们的物件:毕业时给“林伯伯”做的纪念册、孩子们的手工作品、飞机模型、书画作品......
对于叱咤商海几十年的林正佳,到学校看望孩子成了他最期待的事情之一。“沉浸美好让人放松。”公司的员工说:“没想到平时一脸严肃的林董能这样开怀大笑。”
孩子们的一声呼喊、一句问候,在学校食堂的一餐便饭,都是让林正佳开心的事。孩子们也像是有根无形的纽带,天然地与他亲近,愿意同他讲心事,听他讲故事。“有时候在学校吃顿饭要很久,孩子们边吃饭边听林董讲故事听得入神。我们走的时候孩子们都很不舍得,好几次,孩子们边送我们上车边哭。”正佳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孙艳霞告诉记者。
这些与林正佳天然亲近的孩子,都来自一个共同的集体——“正佳侨心班”。
2013年以来,已经有来自河南、宁夏等5个省区的学校,设立了“正佳侨心班”,共计600余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受益。
公益需要不断创新
2018年五一假期,林正佳特意留出时间来阅读孩子们的信件,享受少有的闲暇时光。一封字迹娟秀的信引起了林正佳的兴趣,这封信来自安阳市实验中学高一学生淑彬(化名)。
爱好书画的林正佳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练习书法的好苗子。”询问淑彬的意愿后,林正佳立即为她找来了美院教师定期为她上书法课。不出林正佳所料,淑彬进步飞速。当年春节,他鼓励淑彬撰写对联,并放到网上进行公益拍卖。“钱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孩子心中种下了一颗公益的种子。”
“公益不是简单的个体救助,我希望我帮助过的孩子都能拥有公益精神。如果等他们长大又可以帮助一群人,这就形成了良性的循环,成了精神的传承,可以不断延续。”林正佳说。在扶危济困、奖教助学等领域,林正佳带领企业,多年来已经先后捐资近亿元。
如林正佳所期盼的那样,“正佳侨心班”的一大批孩子已经走入大学校园,他们开始活跃在各类公益活动中。“林伯伯常告诉我们,不要害怕贫穷,穷则思变,日子就会越来越好。”一位受资助的学生说,是这句话鼓励了他,做志愿者之后,他也用这句话鼓励其他贫困学生。
去年7月末,林正佳和团队收到喜讯,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和河南安阳实验中学两个“正佳侨心班”的学生全部顺利考入大学,其中一六八中学的世伟(化名)被中国科技大学科创班提前录取。
这个孩子给了林正佳启发:“公益也需要不断创新。在走访过程中,我发现一批很有创新精神的孩子,要让他们更早有机会接触和学习科学技术。”林正佳说。
目前,林正佳和团队正在筹备打造一批以普及推广科学技术为新亮点的发展项目,全方位多角度塑造和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为国家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与此同时,林正佳又在进一步谋划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公益传承与推广。林正佳正在筹划“一带一路”摄影联盟的相关工作,他的团队也正在敦煌拍摄纪录片《我在敦煌》。
从实业跨界到进行优秀文化的公益推广,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对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林正佳有了更多的体会。
“我们要积极回应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用‘有声’语言画面讲述‘无声’的文化,向海外侨胞讲述中华大地发生的美好故事,也向国内民众讲述海外华侨华人的奋斗故事。” 林正佳告诉记者。这些年,林正佳出资拍摄了《华人启示录》《天地神舟》等多部纪录片,讲述这些振奋人心的故事。
“我们还有太多自己的故事,需要去讲深讲透讲好。”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践行者,林正佳说“很累”,但用这些公益善举,去谱写家国情怀,“再怎么累也是快乐、充实的。”
对于即将召开的福建省两会,林正佳充满期待:“希望和更多委员一起,继续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