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漫游

文/卢永琇

2020-03-09期06版

“不仅仅有眼前的疫情,还有远方的诗和线上的画”,这是粉丝马玉国为天津美术馆网上展览留的言。庚子春节,共克时艰是全国人民的共同主题,博物馆、美术馆里也一改往年节日的欢闹,闭馆了静悄悄的。战“疫”中的博物馆人,向社会发出征集令保存这场战“疫”的物证,也用责任心和职业素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来表达自己的社会担当,与全社会共同战“疫”。

3月2日,天津博物馆主管宣传的张玲副书记发朋友圈说“天博云看展,第八集,全剧终”。这个“云看展”是疫情期间天津博物馆推出的系列网络活动之一,除了馆方发布的展览,还通过引导观众将“云看展”的内容同步给天博官方微博,再分享给更多网友,增强了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性。1月24日暂时闭馆以来,天津博物馆仅微博就推送博文300多篇,阅读量达2500多万人次。粉丝玥然说:“真的好想看这个展览,可惜因为疫情去不了了,但是现在足不出户就能看着了。”天津博物馆除了有“天博·云看展”活动,还有“两分钟读懂安第斯”“精品文物赏析”“天津文物知多少”“网络直播看展”“天博云课堂”等系列网络活动,在官网、微博、微信平台同时发布,得到观众广泛好评,并被国家文物局官微“中国文博”收录统一公布。这些活动缓解着疫情中人们紧绷的神经,滋养人们的心田,也彰显了博物馆的社会责任。场馆虽然暂停对外开放,但是为民服务的工作不停步。

春节时,看到各地医务人员弛援湖北,博物馆人也纷纷开动脑筋,想着自己能干点什么发挥什么作用,很多人不约而同想到了网络。各馆设计开发了多种项目,通过官网、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推广数字化在线展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文化服务不断档。天津美术馆在线推出“穆夏云观展”,由志愿者王毓老师线上为大家讲解穆夏展览作品,先后上线18段精彩视频。另外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了“微信观展”栏目,观众足不出户就可欣赏到天津美术馆的10个精品特展,如《穆夏———新艺术运动先锋》《故事绘———中国美术馆藏连环画原作精品展·天津》《天津连环画邀请展》等。网友老张在官微留言说:“在这个非常时期,用这种形式来表达和传递文化遗产和艺术,非常好。感谢天津美术馆工作人员的精心策划和服务。”网友张丽说:“很贴心。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们的遗憾。期待早日能走进美术馆。”网友的留言温暖着天津美术馆“宅家”工作的小伙伴们,大家说,虽然宅家工作的时间比到单位工作时间还要长,但这么多人喜欢,美呀!最近,国家文物局整合各地博物馆线上展览资源,推出虚拟展览6期300个,浏览达93万人次。

看到博物馆活动视频不断在线推出,受到人们喜欢,我内心也是由衷地高兴。记得刚工作时,馆长总是为观众人数少发愁。上世纪80年代,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年观众只有五六千人。到20世纪初,天津博物馆新馆落成,年观众有20万人。随着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2019年天津博物馆不仅有到场百万观众,更有线上访客1亿人次。这是怎样的增长速度呀!

这次疫情,考验着各行各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博物馆从未像今天这样与社会紧密结合,将“物”“人”与“时代”用最为智慧的方式联系在一起,正是博物馆人在当今社会的使命。2月中旬,浙江省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山西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馆等向社会发出征集令,征集这次疫情的各类物证。2月14日,浙江良渚博物院和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共同推出“5000年前良渚先民防疫小课堂”,将5000年前与当下的疫情相关联,线上活动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博物馆需要更专业的素养和尽责的态度,需要更灵活和开放的姿态,为人民提供文化作品,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博物馆人的使命。

博物馆是连接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桥梁和纽带,我们今天的生活就是未来的历史。待到战胜疫情后,建议成立民政部、卫健委等机构举办青少年防灾防疫主题的展览,进行全国巡展。在这方面,有伦敦科学博物馆的做法可以参考。伦敦科学博物馆设有专题展览“超级细菌:为我们的生命而战”,以抗生素滥用为主题,通过微观世界、人类社会、全球视野三个部分,为人们展示了“超级细菌”的发现和演变过程以及对人类的威胁,提升大众对抗生素抗药性的认识和理解,呼吁人们在自身层面上采取行动、抗击超级细菌。策展者很好地运用博物馆展览语汇,将目标、内容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在传播知识与实际生活中找到连接点,从社会“可怕又致命的超级细菌”这一热议话题切入,用科学、可信的方式给与解答。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对青少年防灾防疫的教育是避免“新冠肺炎”这类疫情,减轻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美术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