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启杰
“这块地是属于基本农田还是保护区范围,用手机一查就清楚了。”最近,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城西村村民李晓想种槟榔,他拿出手机登录“三亚耕智查系统”仔细查询确认。
“三亚耕智查系统”是基于海南耕地“电子身份证(二维码)”机制建立的。海南对全省742万亩现状耕地(含64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进行统一编码,生成61万余个耕地地块“电子身份证”。据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厅开发了“云+多终端”的耕地保护管理系统,通过“国土调查云平台”的耕地保护模块和“海南省田长制监测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对全省耕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近年来,海南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通过持续创新探索耕地“电子身份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集中连片造大田等多项措施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牢牢守住耕地“责任田”,夯实粮食安全基石。
2023年1月,在海南省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期间,省政协委员许芳玉提交提案,呼吁有效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粮食安全。
许芳玉在基层工作中发现,海南各地各部门在开展“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活动过程中,由于摸底不够全面准确、处置不够科学彻底,成效受影响。“受到政策宣传不到位、管控不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群众不晓得哪些地是耕地、哪些地是基本农田。而且对地块能否种植槟榔、百香果、圣女果、火龙果等经济作物不了解。”许芳玉建议,行业主管部门要科学指导基层乡镇、村委会根据土地规划情况、土地现状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并按种植作物种类、土地属性、土地使用权等进行精准精细分类,对需处置的地块根据历史原因、现状情况等进行科学分析、科学研判,分类分批进行处置。
该提案得到了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的认真研究办理。
省农业农村厅表示,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海南省关于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十条措施》《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文件,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监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
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表示,目前全省已经建立三级田长体系,搭建了“海南省田长制监测监管系统”平台,初步构建了耕地保护信息发现、上报、推送、处置、反馈全过程闭环机制。
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农业农村厅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稳定粮食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