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老年助餐服务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日前,青岛市政协以“科学谋划 精准施策 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持续发展”为主题开展协商,聚焦“让老人吃饱吃好”展开讨论。
据青岛市民政局副局长鲁晨介绍,青岛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解决好居家老年人“一餐热饭”问题,既是广大老年人的热切期盼,也是行动不便、无人照料老年人的刚性需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已建成老年助餐机构1392家,服务老年人28.7万人,累计提供助餐服务1627万人次。
“不过我们非常清楚,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当前助餐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需要社会各界多关心支持,希望各位委员、专家多提宝贵意见,我们一定认真倾听,改进工作。”鲁晨说。
“走访调研发现有一些老年人反映,部分区域老年助餐机构位置偏僻,步行前往不便。还有一些助餐机构面积较小,影响了就餐体验。”李光全委员直言老旧小区老年助餐机构选址难问题。
李光全建议从两方面入手:对建成时间较长、空间资源有限的老旧小区,在城市更新中通过改造、新建的方式增加配套用房;对配套用房布局分散的小区,通过政策引导,采用置换、出租等方式整合既有资源,提高配套用房的易用性。
在九三学社青岛市委会经济专委会副主任丁冬看来,相比分布不均、密度不足,老年助餐设施社区居民知晓度低、指向系统不清更加影响老年人的使用体验。“不久前,我去了几个社区,发现都按要求建设了老年助餐设施,但不少社区居民不了解。一些老年助餐设施标识也不清晰,门口只写着社区服务中心,没有突出老年助餐这一主要功能。”
丁冬建议,有关部门完善老年助餐机构标识系统,在社区主要道路上设置导向牌;在老年助餐设施门头设置独立、便于识别的标识。“有关部门还可以为老年助餐设施设计独立的LOGO。”
“农村地区的助餐工作也不能忽视。与城市老年人相比,部分农村地区老年人居住分散、支付能力较弱,经营主体运营意愿不强。”刘笑蕾委员建议,农村地区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要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凝聚力强、联系广泛的优势,通过村集体收入支持、发动乡贤捐赠等方式,补齐资金缺口,保障农村助餐机构可持续发展运营。
“‘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刚才各位委员和专家就如何提升老年助餐服务品质提出了真知灼见,为我们做好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深入贯彻有关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养老服务优化提升三年行动,以更加扎实有效的举措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健康持续发展。”鲁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