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生态

海风“吹”出新产业

——我国已形成海上风电完整产业链

本报记者 王菡娟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11月22日   第 09 版)

风力发电机组叶片

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的风机蔚为壮观 梁文栋 摄

一台海上风电的机组需要多少零部件?海上风电的产业链究竟有多长?海上风电产业的“主战场”在哪里?11月16日,在2024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上,三峡集团副总经理王昕伟表示,海上风电是风电技术与海洋工程技术深度融合的战略性新兴技术,是我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方向,正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期。预计到2030年国内海上风电总装机将达到2亿千瓦,总投资约2.6万亿元,带动产业链总产值超20万亿元。

连续四年位居全球首位

“我国拥有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近海和深远海150米高度、离岸200公里以内且水深小于100米的海上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27.8亿千瓦”……近年来,随着低碳发展日渐深入人心,我国丰富的海上资源也促使海上风电登上能源发展的舞台。

早在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同意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现更名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在做好滨海风电场建设的同时,发挥水利工程建设和水下施工的优势,开展海上风电场建设的前期及施工技术研究试验工作,为我国海上风电建设创造条件。

2016年10月17日,在江苏盐城,三峡集团江苏响水近海风电场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由滩涂、潮间带向近海依次挺进,作为国内首个商业化运营的海上风电项目,响水项目拉开了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大幕。

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化发展迅速。刚刚过去的10月,中国海上风电更是捷报频传。

10月12日,东方电气集团研发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2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下线;10月15日,三一重能风电试验中心正式投运了一台35兆瓦级六自由度风电整机试验台;10月16日,中船科技旗下中船海装发布H305-25兆瓦平台海上风电机组;10月17日,金风科技发布全新一代深远海旗舰产品,单机容量覆盖20兆瓦至25兆瓦……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郝英杰在大会上表示,目前我国海上风电机组最大单机容量达到20兆瓦级,累计装机容量从2018年不到500万千瓦,到今年底有望突破4500万千瓦,将连续四年位居全球首位。

一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47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达到3910万千瓦。截至今年三季度,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已连续三年稳居全球第一位,超过2至5位国家海上风电并网总和。

在当天召开的大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海上风电产业高速发展是加快推进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产业链融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务实行动,也是实现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抓手。

海上风电完整产业链已形成

矗立在海上的“大风车”由多少个零件构成?答案是:机舱、叶轮、叶片、塔筒……大概需要上万个零部件。

“海上风电整个产业是一个与多行业交叉的复杂系统,涉及众多企业。”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承军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三峡集团董事长刘伟平表示,三峡集团始终坚持共建共享共链强链的理念,不断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格局,促进我国清洁能源行业转型升级。

让我们再回到国内首个商业化运营的海上风电项目地——江苏盐城。

如今,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3770万千瓦,盐城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超过554万千瓦。巨大的市场也让盐城汇聚了风电整机和零部件的多家头部企业,风机多数关键部件在盐城就能找到供应商,全部零部件的95%在江苏集成,形成“3小时供应链”。

与江苏盐城情况类似,福建福州因海上风电开发带动当地海上风电产业链由无到有、由小变大。

2016年,福州兴化湾建成了全国首个大功率海上风电试验场,创造国内海上风电机型最多、最新、单机容量最大纪录,极大推动海上风电先进装备制造国产化、高端化的进程。

与此同时,在距离试验海上风电场不远的沙滩上,福建三峡国际海上风电产业园也拔地而起。像这样的故事还在广东阳江等地上演。

2021年12月26日,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海上风电开发助力阳江市打造全产业链高度一体化的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推动金风科技、明阳智能、东方风电、宁波东方、龙马铸造、粤水电、江苏中车等22家风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阳江,带动总投资近200亿元,基本涵盖了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

根据风能专委会的统计,全球风电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零部件,60%~70%是在中国生产制造,因为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善、成本最优的全套产业链供应链。

此外,风电带动的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约200万人,20年来贡献的总产值高达10.4万亿元。

无疑,我国已形成从开发建设到配套服务的海上风电完整产业链。

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海上风电产业链不断完善,海上风电科技也得到不断创新。

据介绍,我国海上风电机组设计制造体系基本完备,高压交流输电系统技术成熟,新型测风设备及岩土工程勘测手段应用取得了突出进展,自航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迭代升级,运维模式得到逐步完善,采集监控、气象预报、船舶运维等智能化运维技术初步应用,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制氢、光伏等的融合形成了试点示范。

今年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三峡集团“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深远海将成为未来海上风电“主战场”

“当前,我国海上风电在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深远海海上风电施工能力上达到国际水平。在未来高质量发展中,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与国外厂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一样的,都要在技术‘无人区’攀登新高峰。”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

秦海岩还举了例子,相比海上风电机组其他部件而言,叶片更可能成为机组大型化的卡点。越来越长的叶片会导致整体柔性增加,而风机叶片需要保障刚性,同时也要控制重量。

“发展海上风电已成为国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方面,近海用海受到诸多因素限制,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是必然趋势。开发更优质风能资源和更少人类活动的深远海将是未来风电的主战场。预计‘十五五’期间,深远海海上风电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打开,百万千瓦级的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将不断涌现。”朱承军表示。

这也意味着深远海已成为未来海上风电开发的主战场。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党委书记熊梦也坦言,我们要看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我国在大容量风机、远距离输电、深远海施工运维等领域的核心部件、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批量制造方面还存在差距。

郝英杰表示,未来海上风电产业发展,需要提升基础制造业工艺水平,加强国产替代;推进风电电子芯片智能化程度;支持风电行业公共验证平台建设,鼓励“风电+多种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海上风电发展的政策,促进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合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开展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等试点,漂浮风电作为风力发电和海洋工程交叉的技术制高点,对深远海海洋工程、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庄树新也在会上表示,全球清洁能源技术革命正在重塑世界能源结构,赋能海上产业现代化发展,国务院国资委鼓励创新力度,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围绕风电机组、海上输电、海洋工程等关键环节,联合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补短板、锻长板,谋划深远海基地。

当天的大会正是以“创新融通 推动中国海上风电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会上,三峡能源、金风科技、宁波东方、北投能源等34家企业就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签署合约。

“三峡集团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强化链式思维和协同理念,会同海上风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单位共同推进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勇攀能源科技新高峰,聚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海上柔性支流送出、海上风电数字化等领域开展创新布局和研发攻关,增强海上风电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新质生产力。”刘伟平表示。

2024-11-22 本报记者 王菡娟 ——我国已形成海上风电完整产业链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70493.html 1 海风“吹”出新产业 70,49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