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创造性的伟大实践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努力适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质量、品位、风格等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适应新时代人民生活方式、审美方式、情感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 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文艺批评作为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新时代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重大使命,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科学论断和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事关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这是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和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为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和文艺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要深刻认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重大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这些重要论断,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文艺和文艺工作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地位作用、重大使命,深化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文艺和文艺工作的认识,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觉。十年来,文艺界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中国作协深化改革方案》等一系列重要部署,奋力开创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文艺力量。
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论述文艺与时代的关系,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这是对古今中外文艺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规律的深刻揭示。面对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的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的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刻把握新时代对文艺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聚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伟大实践,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重大时代课题,运用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等各种艺术手段,创作推出一系列代表时代高度的精品力作,唱响党领导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主旋律,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宏大气象,生动反映新时代亿万中国人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的顽强拼搏和对实现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做的不懈追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论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强调“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核心要义的深刻揭示和在新时代文艺领域创造性的科学运用,是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政治立场的集中体现。十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汲取智慧力量和创作源泉,创作出《中国机长》《人生大事》《你好,李焕英》《装台》《人世间》《繁花》《狂飙》等一系列优秀作品,热情讴歌和抒写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创造性的伟大实践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努力适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质量、品位、风格等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适应新时代人民生活方式、审美方式、情感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努力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要弘扬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十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充分认识肩负的使命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自觉践行“两个结合”,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创作推出《白蛇传·情》《典籍里的中国》《长安三万里》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充分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赋予中华文化新的时代表达,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广大文艺工作者立足中华大地,坚持胸怀天下,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充分利用文艺这种最好的交流方式,用精彩的影视片、感人的乐曲、动人的舞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的优秀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
要加强党对文艺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要把握住两条:一是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二是要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新时代文艺工作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积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证。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文艺批评作为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积极推动新时代文艺健康发展。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