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民生·人口社保

为孤寡失能老人提供上门诊疗服务

本报记者 赵莹莹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10月10日   第 10 版)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失能老人需要多层次全方位的关注。其中孤寡失能老人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他们在生活照料、就医服务、精神慰藉等方面需要更多的帮扶与关爱。对于这一特殊困难群体,全国政协委员刘思德建议——

“目前,国家有关医养结合的政策文件中,针对孤寡失能老人养老难题尚缺乏具体细化措施和可行的解决方案,一些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及上门护理服务项目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全国政协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告诉记者。

“解决孤寡失能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问题迫在眉睫。”刘思德直言,针对孤寡失能老人的特点和需要,要加快制定推广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建立健全机构转型评估制度,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对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服务项目范围、内容、收费标准等制定统一规范。

“还要强化孤寡失能老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如在社区和乡镇(街道)卫生服务站设立专门的老年全科医生岗位,并提供上门诊疗服务。”刘思德表示,医养结合不是简单地把“医”和“养”融入在一起,医疗是治大病、救急病,医养结合是解决管慢病、治未病。

在他看来,还有必要完善医保支持政策,将孤寡失能老人的特殊健康管理服务、长期照护、上门护理等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探索用医保资金支持“家庭病房”,并加快推进孤寡失能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乡镇(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满足孤寡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的特殊需要。

针对当前医疗机构“等病人上门”的服务模式,以及专业护理人员不足问题,刘思德认为,要扩大医养结合型医院的供给数量和规模,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按照相关标准转型为可承接孤寡失能老人长住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同时,支持现有养老机构引入医疗服务,推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完善就医绿色通道、双向转诊机制等服务形式,实现医疗服务与养老机构的无缝对接。

刘思德还提出,鼓励有条件的中高本院校增设医养结合服务相关学科专业,提供人才支撑;扩大相关职业院校开展孤寡失能老人照护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规模,进一步提升医养结合服务人才质量。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优势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服务,助力实现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享”。

2024-10-10 本报记者 赵莹莹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8444.html 1 为孤寡失能老人提供上门诊疗服务 68,44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