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满世界都是“悟空”,可见他受欢迎的程度是不受时空限制的。
游戏可能是好游戏,但更好的还是原著。单说《西游记》语言之精彩,就是非读原著不能感受到的一种艺术享受。作者摹情绘状,拟写声口,多有妙不可言的形容表述,生动传神,韵味十足。
且看孙悟空的出场,有时会高喊一声“那里走!老孙来也!”(如第90、92回)作者从施难者即妖魔角度描写,往往一面尽力夸饰他的英雄气概,一面又百般渲染妖魔的过度反应,如平顶山三魔一个比一个凶狠,而当“悟空来也”,第33回这样描写:
好行者,理开棒,在马前丢几个解数,上三下四,左五右六,尽按那六韬三略,使起神通。那长老在马上观之,真个是寰中少有,世上全无。剖开路一直前行,险些儿不唬倒那怪物。他(三魔)在山顶上看见,魂飞魄丧,忽失声道:“几年间闻说孙行者,今日才知话不虚传果是真……孙行者神通广大,那唐僧吃他不成。”
第59回写铁扇公主听到“悟空来也”:
那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似撮盐入火,火上浇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
前者写惊恐之状,后者写切齿之恨,都极具表现力、感染力,为后面的打斗做足了情绪鲜明的铺垫。
而从被解救者的角度写“悟空来也”,又是另一番动人情景。给人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在第31回。唐僧狠心驱逐了孙悟空后,却与沙僧同入魔掌,猪八戒抱着一线希望,义激孙悟空。孙悟空不计前嫌,赶来救援。小说这样写道:
噫!那沙僧一闻孙悟空的三个字,好便似醍醐灌顶,甘露滋心,一面天生喜,满腔都是春。也不似闻得个人来,就如拾着一方金玉一般。你看他捽手拂衣,走出门来,对行者施礼道:“哥哥,你真是从天而降也!万乞救我一救!”
书中对孙悟空有无数的赞美之词,都不如这一段最为动人。绝望时他的出现,让沙僧喜出望外。从内心来说,是“醍醐灌顶,甘露滋心”;从外表来看,是“一面天生喜,满腔都是春”。作者仍感到有所不足,又用了一个比喻:“如拾着一方金玉一般”。俗是俗了点,但小说本来就是面对世俗大众的,这样的比喻更接地气。
类似这样令人为之动容的描写,在《西游记》中还有许多。第2回叙孙悟空求仙访道归来,作者突出了花果山“鹤唳声冲霄汉外,猿啼悲切甚伤情”的悲凉气氛。当孙悟空叫道:“孩儿们,我来了也!”小说描写道:
那崖下石坎边,花草中,树木里,若大若小之猴,跳出千千万万,把个美猴王围在当中,叩头叫道:“大王,你好宽心!怎么一去许久?把我们俱闪在这里,望你诚如饥渴!近来被一妖魔在此欺虐,强要占我们水帘洞府,是我等舍死忘生,与他争斗。这些时,被那厮抢了我们家火,捉了许多子侄,教我们昼夜无眠,看守家业。幸得大王来了。大王若再年载不来,我等连山洞尽属他人矣。”
众猴的凄楚哭诉,烘托了孙悟空救星般的存在,所谓“望你诚如饥渴”,而其间的亲情也溢于言表。
第39回的描写则很风趣,为了救活乌鸡国王,孙悟空去太上老君处索得一粒九转还魂丹。作者写他回来,用了“千条瑞霭离瑶阙,万道祥云降世尘”这样无以复加的赞美诗句。上天之前,他捉弄猪八戒必须如“举哀人”般守着国王尸体嚎啕痛哭;归来时,八戒还在哭,孙悟空笑道:“兄弟,你过去罢,用不着你了。你揩揩眼泪,别处哭去。”既诙谐地表现了兄弟间的摩擦,又用一句“用不着你了”,衬托出孙悟空不可替代的本领。
第44回经过车迟国,被妖道迫害的众僧期盼着孙悟空来解救,当他现了本相,众僧们一个个倒身下拜道:“爷爷!我等凡胎肉眼,不知是爷爷显化。望爷爷与我们雪恨消灾,早进城降邪从正也!”也将孙悟空身上寄托着受难者的希望表露无遗。“爷爷”的称谓,给人一种独有的亲切感。
第53回唐僧、猪八戒误饮子母河水,万分痛苦难堪。孙悟空准备与如意真仙打斗,让沙僧趁机取落胎泉水。小说描写:
好大圣,拨转云头,径至村舍门首叫一声:“沙和尚。”那里边三藏忍痛呻吟,猪八戒哼声不绝,听得叫唤,二人欢喜道:“沙僧啊,悟空来也。”
一声“悟空来也”,立刻让唐僧、猪八戒的痛苦转为欢喜。第55回的情形与此相似,唐僧被女妖摄入洞中。孙悟空变成蜜蜂进去打探:
行者飞来后面,隐隐的只听见唐僧声唤,忽抬头,见那步廊下四马攒蹄捆着师父。行者轻轻的钉在唐僧头上,叫:“师父。”唐僧认得声音,道:“悟空来了?快救我命!”
作者用人物微小的声音,细腻地传达出相互的亲密,也为唐僧内心的希冀,平添了一种人情色彩。
总之,无论敌我,也无论战前战中,“悟空来也”都具有饱满的叙事意义。它既意味着情节的展开或转折,又与人物塑造、人物关系的表现联系在一起;是神话,更是暖心的“人话”。而兴味盎然的语言,则成为引人入胜的桥梁。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