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摘登

坚持“两个结合” 培育弘扬协商民主文化

田庆丰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9月24日   第 03 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75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果。”“要大力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实质与真谛,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良传统,广泛倡导有事多协商、遇事多协商、做事多协商,积极培育协商民主文化。”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培育弘扬协商民主文化是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和制度创新的必然要求。深刻理解并坚持用好“两个结合”,是协商民主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宝。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协商民主文化

首先,要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体现出鲜明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理论结晶和光辉典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新时代协商民主建设的具体实际,彰显鲜明时代价值,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第二,要从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出发,关键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协商民主文化建设首先要坚持人民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政协由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组成,政协委员来自方方面面,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认识不一定相同,但我们要建设的协商民主文化,需要凝聚起坚持人民至上的共识。

第三,要坚持问题导向。只有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协商民主文化建设就是要形成一种勇于提出问题、认真研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文化氛围,形成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战略性、系统性思维想问题的导向,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议政建言。

二、汲取优秀施政传统和政治智慧培育协商民主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开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传统,‘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关联。”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回望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

我国历史文化中协商议事传统深厚。提倡和合理念,孔子强调“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中庸》写道“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都是强调承认、尊重和保护事物的多样性,尽力做到各方利益兼顾。和而不同的文化性格,为平等协商、多元合作提供了可能,体现了协商议事求合作、达共识、谋共赢的价值诉求。又如,我国古代强调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如纳谏应“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询于刍荛”,施政应“言能听,道乃进”“集众思,广忠益”,反映了协商议事对理性精神、责任担当和包容心态的要求。

在我国古代政治生活中,国家层面有围绕重大问题决策等进行商议的廷议机制、集议机制和谏议机制。例如,西周至春秋时期,“治朝”是君臣之间每日的例行朝会,有官爵者共同讨论政治事务;秦汉以后,朝议制度逐渐成为国家决策的重要形式,每当有重大政治、经济、军事决策,君主都通过集议、廷议等方式征询文武百官的意见;唐宋时期还设置了特定的议事机构政事堂、三省都堂等等。在基层社会,我国古代有基于公共事务和民事纠纷而进行商议的士绅议事、乡老议事和宗族议事传统。例如,北宋熙宁年间,关中蓝田地区推行“吕氏乡约”,规定“若有不便之事,共议更易”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协商思想资源和实践经验,为培育协商民主文化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

三、立足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弘扬协商民主文化

第一,要始终坚持党对协商民主文化建设的领导。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穿到协商民主文化建设各项工作之中。政协党组要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在政协协商民主实践和协商民主文化建设中把好正确政治方向。要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人民政协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形成自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协商意识,引导政协组织形成自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协商民主文化。

第二,要挖掘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协商文化元素,加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的政治价值,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政治传统,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咨询、朝议、谏议、清议、乡议等政治实践,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文化的重要渊源。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按照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以及人民政协履职工作要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协商民主文化因子,汲取和合文化中的精华和有益养分,使协商民主文化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第三,要在充分的协商民主实践中培育弘扬协商民主文化。要把协商民主贯穿政协履职全过程,广开言路、集思广益,鼓励讲真话、建诤言、献良策,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促进不同思想观点的充分表达和深入交流,做到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有序协商而不各说各话,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形成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使协商民主文化浸润每一个工作环节和每一位政协委员,真正通过协商出办法、出共识、出感情、出团结。要不断创新协商载体,丰富协商形式,增加协商密度,拓展协商深度,更为灵活、更为经常地开展协商,为协商民主文化的培育和发展提供更丰沃的土壤。

第四,要为弘扬协商民主文化提供制度保障和服务支持。要持续推动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统筹完善协商民主体系,着力健全协商民主机制,不断拓展协商方式和平台。常态化开展委员读书、理论学习和政治培训、履职培训,培育良好协商意识、协商习惯,提高政治能力、协商能力。尊重和保障委员民主权利,充分发挥委员“优秀履职奖”等正向激励作用,增强政协委员荣誉感。做好委员服务管理,为委员履职创造良好条件,把人民政协建成委员之家、民主之家、团结之家。

第五,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增进全党全国乃至全世界对我国协商民主的认识和对协商民主文化的认同。要推进协商民主理论进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课堂,切实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协商意识和通过协商来增进共识、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要大力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实质和真谛,深入宣传协商民主的实践和成效,增进社会各界的认识和认同。从提升我国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出发,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人民民主故事、中国协商民主故事。通过不断培育弘扬协商民主文化,推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作者系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十局〕文化处处长、一级调研员)

2024-09-24 田庆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8002.html 1 坚持“两个结合” 培育弘扬协商民主文化 68,00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