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又见同侪并马归

——黄桥老区工农携手促振兴

本报记者 江迪 通讯员 奚智武 丁洁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9月20日   第 02 版)

“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84年前,陈毅、粟裕领导的苏中地区新四军,敢闯敢拼打赢了黄桥决战,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如今,黄桥老区的人民传承荣光、敢闯善创,“同侪并马”书写新时代振兴老区的新篇章。

走进9月的江苏省泰兴市分界镇,一块块农田里,西蓝花绿叶伸展,香荷芋郁郁葱葱,小米辣火红指天……一幅多彩的田园画卷展现在眼前,这些充满生机的农作物,正是分界镇“小块连片+轮茬套种”的丰硕果实。

分界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地理位置偏远,资源禀赋不足。“先天不足,更需后天发力,才能找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泰兴市政协委员、分界镇党委副书记王志龙介绍说,2002年起,分界镇充分利用零散土地,以甜豌豆种植为切入点,推广轮种套种生产,当年种植面积就超3000亩。

泰兴市政协充分发挥委员作用,打造“‘琴韵同心’助力老区振兴”主题协商议事室,围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三品一标”建设、强村公司运营等议题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积极为包括分界连片套种在内的各类发展模式谋路子、开方子、搭梯子。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小块连片+轮茬套种”生产模式固定下来,种植品种从甜豌豆扩展到青菜苔、西蓝花、毛豆、香荷芋、小米辣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2万亩左右,产量超过2.8万吨,亩均效益达10000元,近1.3万农户获益,人均增收8000元。尤其是甜豌豆种植面积达9000多亩,产量占全国1/4。

“我自己家有7分田,去年种上了甜豌豆和西蓝花,收入有6000多元,平时忙完了家里的农活,还到合作社分装小米辣,上个月领了10500元工资。”66岁的村民杭镇江一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黄桥老区遍布高沙土农业型村庄。如何克服高沙土带来的影响,提高土地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破解老区发展难题,是摆在当地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泰州市姜堰区蒋垛镇曾诞生了苏中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受自然条件限制,一度发展滞后。以该镇盐大村为例,2020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仅有6万元。

按照姜堰区委统一部署,姜堰区政协主席戴兆平牵头包括蒋垛镇在内的通南地区发展。他多次率队深入一线调研,组织农业农村界召开“两社联动助力乡村振兴”协商议事会,推动当地形成发展共识。

2021年3月初,通过区政协工商联界政协委员牵线搭桥,浙商王剑峰在盐大村注册成立生态农业公司,专业从事草莓种植。同年6月,蒋垛镇草莓共富项目开工建设,采取“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群众”的模式,签订技术指导、保底收益等合同,保障三方收益。

“签约农户只要负责在公司技术人员指导下好好种草莓,再由公司回购销售,其他什么都不需要操心。”区政协委员、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骆小兵介绍。

区政协委员、蒋垛镇党委副书记汪科说:“草莓上市期间,每天至少有20吨的草莓被送到分拣车间,五条包装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到了春节草莓大量上市的时候,除了四五百名村民忙着采摘,周边村里放寒假回来的30多个大学生都会过来帮忙分拣打包。老百姓在家门口就找到了一份‘甜蜜事业’。”

目前蒋垛镇草莓种植总占地面积近1260亩,2023年销售产值8000万元,有效带动周边80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元。

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

在同属黄桥老区的泰兴市,位于新街镇、元竹镇交界处有一处农产品加工园区,集聚了20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园区企业精准对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各类合作社,构建农企融合共赢模式。近3年,80%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全市600多家合作社、1000多个家庭农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20%。

“过去鸭子不敢多养,既怕养不好,也怕销不了。现在园区企业跟我们签订了养殖合同,还提供标准饲料、标准鸭舍和统一管理方式,今年我养了7万羽鸭子,下半年再养7万羽。”新街镇养鸭大户肖飞吃下了“定心丸”。

2024-09-20 本报记者 江迪 通讯员 奚智武 丁洁 ——黄桥老区工农携手促振兴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7887.html 1 又见同侪并马归 67,88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