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天坛极顶,赏中秋明月;访老街古道,品乡间美食;逛中国猴山,寻西游奇缘……中秋佳节期间,河南省济源市把节日、文化、美食与旅游相融合,消费场景不断推陈出新,再次掀起旅游消费新热潮。
在欢快热闹的背后,有济源市政协弘扬传统节日、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助推济源文旅发展的履职身影。
济源古庙会文化源远流长、传承千年,如源于济水文化的济渎庙会、卢仝故里举办的清明会、小满节气延伸出的小满会等。然而,济源古庙会在热闹之余,也存在文旅衍生产品较少、活动策划缺乏创意等问题。
为此,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委立足将古庙会文化与传统节日、节气有机结合的角度,组织委员调研协商,通过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提出“打造济源古庙会品牌”“恢复发展南姚、勋掌等古集庙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增强庙会文化创意,打造城市文化地标”等建议。
如何让非遗在传统节日文化保护和文旅融合中焕发活力,也是市政协一直关注的话题。“支持院校和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传承教育实践”“数字化全息展示,从创意性、审美性、功能性等方面优化文创产品”“把非遗保护传承和节日文化服务的优质供给有机结合”……委员们通过一条条真知灼见,助推“非遗+节日+文旅”高效融合。
传统节日文化“活起来”“强起来”,要从把家底“搞清楚”“弄明白”开始。市政协坚持“三亲”原则,系统挖掘整理济源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编撰出版《济源历史文化精编》《济源古代文化研究》等,为本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扎实基础。
此外,依托市政协“文史讲堂”等平台,政协委员和文史专家深入基层和群众,讲授济水文化、王屋山文化、传统节日文化,走进社区和乡村,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以戏曲、诗会等形式传播节日文化。
市政协委员、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党委委员史卫东向记者介绍说,济源市每年文化和旅游品牌活动都在20场次以上,依托丰富多彩的节会活动,把活动流量转化为游客“留量”,有效提升了济源知名度。
“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利用政协优势,继续探索‘以节为媒’发展路径,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不断助推济源文旅产业发展。”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委主任薛玉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