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华夏副刊

这条“小道”的故事感动人心

——电影《邓小平小道》创作谈

王兴东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22日   第 12 版)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我收到了由我编剧的传记电影《邓小平小道》即将全国复映的信息。

这部获得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的电影,讲述了1969年10月,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新建拖拉机修造厂劳动的往事。为什么要创作这部电影?这同我曾是政协委员,曾履职数年有着密切关系。

写作《邓小平小道》的缘起

1996年3月长沙电影工作会议期间,中宣部领导同我们几位创作干部吃早餐,提起应该写一部以小平同志人生经历为题材的电影。一年后,邓小平同志离世,这颗创作的种子便一直埋在我的心里。好的电影故事,就是要把主人公放在矛盾冲突的风口上,在危机和压力中展现人物性格。我想起看到的《人民日报》发表的毛毛的文章《在江西的日子里》,介绍了小平同志谪居江西的生活往事,给我留下了极深记忆。我们这一代人,能够深刻地理解推动改革开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邓小平同志一生几起几落,是一位充满传奇的人物,他的经历是唯一的,独特的,电影责无旁贷地要讲好这段党史故事。

我决心把邓小平在江西劳动的故事写下来,但苦于没有任何影像资料。2003年底,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我在江西省委原书记万绍芬同志的支持下,来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进行全面调研和采访。我走在邓小平驻地南昌陆校通向拖拉机修配厂车间的小路上,感受到参与修路工人们的良知。这条小路,不仅缩短邓小平去工厂上班的路程,主要还避开了公路,保证了小平同志和家人的安全。走在这条小路上,我酝酿着提炼成一个故事:

邓小平小道是善良的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工人为65岁的邓小平到工厂劳动修建的一条便捷小路。三年里,邓小平风雨无阻走在这条小道上,留下了他思索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的足迹,这也是一条情系党群关系的心灵纽带。

2004年剧本《邓小平和他的儿子》完成初稿,2008年我将之改编成广播剧《深情》,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14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剧本由上影申报,得到审查通过,但因某种原因拍摄搁置,在时任全国政协文史委副主任龙新民的帮助下,事情得到妥善解决。

为了这部电影能在原发地江西拍摄,我一直同该省的领导保持着联系。2017年我又将剧本改名为《邓小平小道》,在江西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由江西电影制片厂再次牵头申报立项,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查通过,作为建党百年献礼影片拍摄。2020年我担任艺术监制,邀请雷献禾和卢奇联合导演,剧组克服了疫情期间的不便,顺利完成拍摄任务。

发挥委员作用,讲好中国故事

​我之所以咬定这个题材15年不舍不弃,是因为我是中国40多年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写这部电影是我真情实感的表达。

我铭记作为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的邓小平,领导并推动了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开展,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改革开放作出巨大贡献。再现邓小平的往事,也是表达我作为委员的一份感情。

写伟人题材,是难啃的硬活儿。我之所以能坚持不懈,得益于我曾是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我所在的全国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有党史文献专家龙新民、杨胜群、谷安林等做我创作的坚强后盾,给予我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剧本的创作,并不是一帆风顺。比如,别人没写过的内容,能不能写?写别人已经写过的、步人后尘不是创新,但创新就需要有所“突破”,这考验着写作者的能力和水平。我非常感谢卢昌华在看过我的剧本之后,给予我的真切鼓励。我还曾就剧本内容,多次向全国政协领导汇报,得到了鼓励和支持。

创作,是慢工细活。我三次去南昌实地考察,找当事人调查。女工程红杏一碗糖水救起了因低血糖晕倒在车间的邓小平,为解决邓朴方夜间翻身,工人们帮助修造了一个吊环床架;停发工资后,邓小平在院子里开荒种菜,还修了一个茅厕,积攒农家肥,他自己率先蹲茅厕,电影再现了这个细节,生动有趣;为了让瘫痪在床的儿子不寂寞,邓小平有意拆毁收音机,让儿子来修,很多细节源于生活,写好身处困境的邓小平,不悲观,有信仰,坚韧负重,对党忠诚。从生活中发现细节,用细节刻画人物的性格。我不急不躁,十年坐得板凳冷,像景德镇老艺人做瓷器,下功夫做细活,努力烧成精品。

我之所以认定这个题材15年不舍不弃,是从编剧的角度深知这是电影剧本不可多得的题材。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说过:“一般都是主人公不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然后以某种方式,设法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就称得上是好剧本。”邓小平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无疑是电影的最好题材,编剧的职能就是要写出人物性格,讲出动人故事,激起观众的兴趣和感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邓小平同志:“正是由于有邓小平同志的卓越领导,正是由于有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和全力推进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欣欣向荣,中国人民才能过上小康生活,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电影《邓小平小道》是以艺术的方式向世人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走改革开放之路,加深理解邓小平为什么会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热爱我的祖国和人民。”

写好邓小平人物,再现他的个性,才能让演员体现这个角色。卢奇的年龄和当年邓小平年龄一致,我和他交往23年,一直等待着他,相信只有他能演绎好这段故事。果然,他下了功夫,演得炉火纯青,惟妙惟肖。从那条小道上走来的,就是中国电影中的“这一个”,在车间里他是老工人,开荒种菜他是老农民,照顾瘫痪的儿子他是老父亲,更是一位久经考验的老首长。这是所有观众都认同的真实生活,每个中国家庭都能看懂的电影,看过电影都能理解“这一个人”。

邓小平小道在中国地图上是找不到坐标的,但是这条小道的故事被永远地写入中共党史和改革开放史。2022年,传记电影《邓小平小道》拍摄完成,很快便在全国政协礼堂放映,许多政协委员观看后深受感动。作为一位“老委员”,我也倍感欣慰,我把它作为我在政协履职实践,努力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重要见证。

(作者为第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

2024-08-22 王兴东 ——电影《邓小平小道》创作谈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6649.html 1 这条“小道”的故事感动人心 66,64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