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时事观察

水美草绿 黄河安澜

——四川阿坝州扎实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采访见闻

本报记者 吕婉莹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22日   第 04 版)

水天一色的花湖,水鸟在湖面嬉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浩浩汤汤,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蜿蜒而下,润泽四方,哺育万物。百转千回中,黄河虽在四川西北角“一闪而过”,却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松潘县一揽入怀,在若尔盖盆地留下“惊鸿一瞥”。

黄河干流上游流经四川省全部在阿坝州境内,总长度174公里,流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湿地蓄水量近100亿立方米,是黄河上游重要的储水、补水区,贡献了黄河枯水期40%、丰水期26%的水量,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殷殷嘱托,阿坝州奋力推动黄河上游生态保护治理,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近日,记者跟随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中央和省级媒体“川江千里行(黄河流域)”采访团,实地感受阿坝州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扎实举措和显著成效。

湿地还湿

鸟飞鱼翔竞自由

“美丽吉祥的若尔盖,母亲河把这里哺育期盼,花湖把天空映得湛蓝……”如优美歌曲中传唱的那样,夏日的花湖水天一色,野草青青,鸟飞鱼翔,宛若一幅在天地间铺展开来的秀美画卷。

花湖是若尔盖湿地范围内较大的湖泊之一,是黄河的天然“蓄水池”,每年为黄河补水44亿立方米左右,占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7.58%。但花湖也曾“伤痕累累”。20世纪60至70年代,当地为了发展畜牧业,“开沟排水”“向沼泽要草场”,导致湿地退化、水域面积缩小。2010年起,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始实施花湖湿地修复试点工程。沿着花湖出水口,若尔盖县采用环保方式建设长1740米的生态堤坝,将湖水牢牢锁住。同时对核心区牧户采取生态补偿等措施,并聘用湿地生态管护员,推动花湖湿地生态保护。

10多年过去,如今的花湖湖泊面积从215公顷扩大到650公顷,水位上升52厘米,花湖及周边沼泽湿地恢复892公顷,黑颈鹤种群数量突破2000只。

来自河北石家庄的游客小丽赞叹道:“走在生态栈道上,既能欣赏美景,又有随处可见的小动物,真是太惬意了!”

相似的变化也发生在红原县日干乔湿地。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过度放牧等原因,日干乔湿地经历了逐年退化的过程。“以前的湿地含水量很高,人根本走不进去,后来随着水量减少,湿地退化成了草地。” 家住红原县瓦切镇德香村的牧民泽让甲回忆。

2021年起,红原县委、县政府启动了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系统修复和整理,在黄河干支流组织实施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能力提升工程(红原部分)和红原县蓄水保湿工程,建成生态蓄水坝2座,微型坝155个,修复湿地面积5850亩。

“据最新监测数据,日干乔湿地的水域面积已达到2250亩,湿地地下水位提升约20厘米。湿地监测到的重点野生保护动物由原来的不足10种,现已增加至2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鹳也频频现身于此。” 红原县嘎曲国家湿地公园副局长依云卓玛说。

“现在,我们的湿地又回到了以前的模样!” 泽让甲露出欣慰的笑容。

沙地复绿

天蓝草碧风清爽

“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之前就是流动沙地。”在红原县瓦切镇德香村一片郁郁葱葱的灌木丛前,县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杨永娇向记者讲述着这里的巨大变化。

德香村是红原县沙化分布集中、沙化程度明显、治理难度大的典型区域。早在1984年,瓦切镇政府就号召村民们以义务植树的方式进行治沙。“那时的工作虽然有一定成效,但远不如大规模、系统化治沙效果好。”县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尹伟说。

2008年,大规模川西北省级防沙治沙试点示范工程启动,投入资金2900余万元对德香村进行沙化治理。“按照沙化土地不同程度,我们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流动沙化土地采取网格状生物沙障+防风林带+施肥+灌草间种的方式,半固定沙地采取防风林带+施肥+种草的方式,轻度沙化土地采取种草+施肥的方式。”尹伟说。

如今,德香村重度、中度沙化土地明显减少,据全国第六次沙化土地监测初步数据显示,该村沙化土地面积已由原来的3.6万亩减至2.2万亩,治理区林草植被盖度从治理前的不足10%增加到目前的60%以上,沙化治理区植物种类也由7种提高到20种以上。

“像草鹭等不常见的野生动物现在也不是什么‘稀客’了。”牧民益瓦拉说。

蓝天白云、碧草绿浪、零星牛群,夏日的若尔盖县唐克镇西仓村格外美丽。然而,几十年前,这里曾是若尔盖沙化最严重地区之一。“治沙之前,风一吹满脸都是黄沙。后来,我们组织附近的百姓编制‘高山柳沙障’,有效固沙,阻止了沙化蔓延。”若尔盖县副县长杨雄向记者解释远处高山上一个个方格的作用。

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治沙是关键一环。2014年至2023年底,阿坝州投入8.2亿元,大力实施川西北治沙(省级治沙)等工程,在若尔盖、红原、阿坝等9县完成沙化土地治理及巩固128万亩,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生态护岸

河清岸绿百姓安

站在阿坝县漫泽塘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观景台放眼远眺,“黄河如丝天际来”的壮丽美景映入眼帘。黄河上游一级支流贾曲河蜿蜒盘旋,造就了漫泽塘的“千湾湿地,童话牧场”。殊不知,这蜿蜒河道的背后也曾有一道困扰牧民多年的生态难题。

贾曲河全长147公里,流域面积1997平方公里,属典型的高原游荡型河流,水流分散,左右摇摆。河流的频繁改道不仅造成水土流失、湿地沙化,还严重影响了牧民的生产生活。“汛期河水漫得到处都是,既不能出去放牧,也不方便农牧产品交易。”附近的班玛拉德村村民泽旦华说。

黄河保护法及黄河流域发展纲要颁布实施后,阿坝县抓住机遇实施了《四川省阿坝县贾曲河贾柯牧场防洪治理工程》,采用生态袋装填有机土码放的方式进行固岸护坡,综合治理河道3公里,两岸新建生态护岸共计5.375公里。

“2022年10月完工后,如今我们已经安全度过了两个汛期。”阿坝县水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锐说。

“生态护岸工程完成后,我们终于告别了汛期时的‘大水漫灌’,生态环境不断变好,生产生活也更加安全便捷,有许多牧民还开起了‘牧家乐’。” 提起生活的变化,泽旦华很是感慨。

流经红原县的黄河一级支流纳布则曲同属高原游荡型河流,红原县通过生态护岸、缓冲带建设、水源涵养区打造、草原生态修复和生态湿地建设等措施,有效减少河岸侵蚀。“我们采用铅丝石笼网来进行护岸建设,它的透水性较好,对环境影响较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固河道的作用。”县生态环境局局长姜剑说。

“你看,河右岸原来是沙化较严重的一块草场,护岸工程建成后,如今已和正常的草场没有太大区别……”和风阵阵,碧浪起伏,姜剑向记者介绍着护岸工程的成效。

在阿坝州各级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黄河上游岁岁安澜,人与自然尽享清欢。

守护母亲河,任重而道远。7月,第五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际合作联席会议在四川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战略要求,全力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

阿坝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继雄表示,接下来将会进一步增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加快推动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坚决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为美丽中国建设四川篇章贡献阿坝生态力量。

2024-08-22 本报记者 吕婉莹 ——四川阿坝州扎实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采访见闻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6610.html 1 水美草绿 黄河安澜 66,61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