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读书

以诗词文化助力精神文明建设

——委员专家谈诗词阅读与学习

本报记者 郭海瑾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24日   第 12 版)

编者按:

暑期来临,图书馆、文化馆人气越来越旺,弥漫着浓浓书香。其中,不少地方开展形式多样的诗词阅读活动,给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近年来,诗词类图书非常受读者喜爱,《中国诗词大会》等诗词节目,以及电影、新媒体等传播方式,促进了诗词文化的传承发展,阅读学习诗词热潮不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中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能够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如何更好地在诗词阅读、学习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本报记者采访委员专家。

走向大众 走进生活

儿童版、青少年版、典藏版等各种版本的图书《唐诗三百首》,“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在”的国产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这些与诗词相关的图书、电影、电视节目等作品,不仅深受观众的青睐,更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阅读诗词、学习诗词的热潮,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亮丽风景。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采取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举措、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告诉记者,中华诗词学会从1995年开始,以诗词“进机关、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景区”为抓手,开展诗教工作至今,推动全国各地建设了诗词长廊、诗词碑墙、诗词公园、诗词广场等,创建了良好的诗词文化环境,推动了诗词的普及与创作,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不只如此,不少地方积极组织开展诗词文化节、诗词朗诵会等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诗词爱好者的参与,还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诗词文化的传承中来。周文彰表示,“许多城市将诗词元素融入城市景观、文化旅游等方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诗词文化品牌。”周文彰说,在乡村,通过举办乡村诗词大会等活动,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发展。诗词也成为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一抹亮色,成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美德 成风化人

“多样化的形式和传播手段,跨越年龄和时空的界限,让古典诗词这一璀璨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和传播,她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不管是青少年儿童还是成年人,都非常热爱诗词。这是因为,古典诗词中饱含着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思考,而中国人的情感和生活,也无不渗透着诗的意趣、体现着诗的精神。”

“诗词之所以受到全民热爱,首先在于它的形式美。中国古典诗词以最精准的汉语语言来传达美的体验和感受,集中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次在于它的内容美。中国古典诗词包含一种浓厚的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刘宁很喜欢王维的诗,她以《山居秋暝》为例,说:“在短短的诗句中,我们好像从繁杂的人生一下子置身于一个高洁而爽朗的世界中。诗中虽然写的是一场秋雨过后的山林世界,但那也是一个精神世界。在这个精神世界里,人们的烦恼都像被洗净了一样,精神获得了一种愉悦和安详。”

读诗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可以怡情悦志,给人以美的享受。刘宁表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中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阅读、学习诗词能够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周文彰近年来坚持写诗,组织和推进全国诗词工作。他也认为,中华诗词的魅力来源于它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特色和精神力量。严格的韵律、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明确的主题和充沛的情感,是中华诗词的精彩之处。周文彰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诗词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能够引领社会风尚,在继承传统美德、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成风化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诗词进校园。各级各类学校都积极将诗词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小学以诵读为主,高年级可涉及创作;中学以鉴赏为主,兼顾创作;大学以创作研究为主,围绕成立社(团)开展多样创作研究活动。”周文彰介绍说,如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中华诗词学会成立“大学生诗词教育与研究基地”。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发挥诗教潜移默化、教化育人的独特作用,让学生们感受诗词的魅力、领悟中华诗词经典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为推动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

学习、弘扬中华诗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这对于我们阅读、理解古典诗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刘宁认为,阅读诗词,既要有深刻的感受,感受诗词的语言美、音节美、韵律美,也要有深刻的理解,理解诗人的遣词造句、意象构造、结构安排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要把感受和理解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增进对诗词的认知,才能真正领略诗词的深邃意境与丰富内涵,体会其中蕴含的自然之美、历史沧桑和人生哲理。

“随着越来越多的方式如视频、图像等具象化手段来解读、呈现诗词,过度依赖这种具象化表达可能会限制对诗意的自由想象与深刻体会。”刘宁建议,要谨慎对待过度视频化等方式对文字阅读与学习的潜在冲击,特别是对青少年而言。“古典诗词的核心在于文字,尤其是汉字的艺术,它是通过典雅的汉语构建出的独特美学世界。要理解诗词,通过文字的阅读和学习是最重要的方式。”

如何阅读、学习诗词?周文彰建议,一要选用适合自己的读本。中华诗词浩如烟海,中华诗词选本品种繁多。既有普适性的选本,也有针对特定读者群的选本,还有不同思想专题的选本。周文彰介绍说,他主编的《人间要好诗》就是一本励志性的诗词选本。找到一本适合自己的读本应该不难。二要咀嚼诗词的思想和意境。读诗不能囫囵吞枣,一目十行,而要细细领会它在说什么、美在哪里。三要鉴赏诗词的语言文字。可以说,世界上最言简意赅的文字,就是中华诗词,16个字、20个字、28个字、40个字、56个字……可以表达美轮美奂的风景、丰富深刻的思想、妙不可言的意境。四要背诵一些好的诗词。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背诵一些诗词,终身受益。当然动手创作诗词,更是学习诗词的好方法。周文彰认为还要关注当今好诗词,中华诗词学会正在做筛选工作,今年会有相关选本问世。

2024-07-24 本报记者 郭海瑾 ——委员专家谈诗词阅读与学习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311.html 1 以诗词文化助力精神文明建设 65,31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