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调查研究

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本报记者 张丽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24日   第 03 版)

来到我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地仰韶村遗址时,正值丰收季。驱车入村的道路两旁,是刚刚收割过的金黄田野,仍留有麦香,可以想象出,几天前仰韶村村民丰收时的热闹景象与美好心情。

仿若百年考古在中国大地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重大成就——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7天的调研,穿行于黄河流域的晋、豫两省——

丁村、陶寺、晋国铸铜、仰韶、二里头、偃师商城、双槐树、裴李岗、大河村、殷墟、曹操高陵……在这里,考古学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

临汾博物馆、晋国古都博物馆、龙门石窟、河南博物院、中国文字博物馆……在这里,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于历史深处探寻,中华文明绵延传承,中华文明故事丰富多彩,是我们自信的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讲好怎样的中华文明故事,为什么要讲好中华文明故事——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进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那么,如何讲好中华文明故事?调研路上,边行边思。

来到龙门石窟时,已是傍晚,横穿而过的伊河两侧依然人群熙攘,热门的打卡点更是排起了长队。在这片天阙奇观中,一群群隽秀古风装扮的年轻人,也成为一道美景,不仅因他们美丽,还因他们自信。带我们参观游览的讲解员马丁,已在短视频平台上“风生水起”,凭借引人入胜的石窟故事吸粉万千,也让更多人见到石窟之美。

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的一层大厅,“桑林祈雨”“仲丁迁隞”等十个商文明故事在环形浮雕上呈现。这里的观众多是家长带着孩子。随着“这是什么”“为什么”的稚嫩童声而响起的,是提前做好功课的家长们脱口而出的答案。

……

行程中,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或许,从中能找到些许答案。

还记得刚走进殷墟博物馆时的一眼所望,其迎面而立的高墙上镌刻着九个醒目大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之一便是创新性。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最终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出发,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创造与迎接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2024-07-24 本报记者 张丽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269.html 1 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65,26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