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统战新闻

党外人士建言加快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之“江苏篇”

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

本报记者 王慧文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17日   第 08 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苏拥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江苏凭海跨江,地理位置优越,作为制造业强省,拥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江苏或于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江苏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江苏要全面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同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对接,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事关全局的区域发展战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排头兵,江苏率先进入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肩负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和殷切期望,江苏省上下一心、积极探索,在改革发展向着纵深推进的道路上扎实走好每一步,勾勒出“强富美高”新江苏新篇章。

▶▶▶ “‘底盘’厚实是江苏走在前、做示范的底气”

“梳理江苏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更早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手工制造业的深厚底蕴奠定了近代以来江苏地区扎实的轻工业基础。”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吕永刚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发展经历了三次重要转型——第一次转型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农转工”,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代表,推动了江苏农村工业化进程;第二次转型是“内转外”,抓住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机遇,以苏州等地为代表,更紧密地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对外开放中,形成了外资高地;第三次是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经历了乡镇企业改制,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市场,且较早提出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了实体经济转型。

如今,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雄厚实力体现在过去一年的“成绩单”里:2023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82万亿元、增长5.8%。地区生产总值万亿之城增至5座——苏州市、南京市、无锡市、南通市、常州市;制造业增加值4.66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达91.9,居全国第一;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1.3%和49.9%,13个设区市全部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2%左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2.1件、连续8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9.4万家,新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今年一季度,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20.4亿元,同比增长6.2%,迎来一季度“开门红”。

很多人都知道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其实江苏民营经济同样发达,对民营企业和投资者来说,江苏是个投资兴业、充满活力的热土。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工商联主席刘聪分享了一组数据:2023年,江苏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7.4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57.9%,上缴税金占税务部门直接征收总额比重65.7%,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经营主体比重96.2%。“江苏民营经济规模总量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展现出强大活力与韧性,在稳增长、促转型、稳就业、保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实体经济‘底盘’厚实是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最典型特征,也是在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底气。”吕永刚表示,“一方面,江苏拥有大规模、大体量和高质量的制造业,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十分突出。另一方面,江苏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战略布局,通过科技创新支撑制造业的升级,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不仅推动了江苏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提升了高技术产业在整体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江苏制造正逐渐转向江苏创造。”

▶▶▶ “为一体化发展贡献‘江苏力量’”

生产一辆新能源汽车需要多长时间?从常州放眼长三角,这个答案是4小时。

作为今年新晋的万亿之城,常州在工业制造和新能源产业方面表现尤为亮眼:数据显示,新能源领域制造业产值7680.7亿元,同比增长了15.0%。这得益于常州对新能源产业的提前布局,吸引了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北汽新能源、理想汽车、比亚迪等企业入驻设立生产基地,同时衍生出光伏材料、动力电池等上中游基础原材料企业的落地,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协作,致力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新能源之都”。而常州的“万亿晋级之路”,同样是近年来长三角城市群在一体化发展中经济实力增强的缩影。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李国华表示,江苏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多个产业链上都有完善的布局,从原材料到成品生产,再到销售和物流,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在与上海、浙江和安徽的产业合作中,江苏实现了产业链的互补和延伸,进一步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在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建成了业界首个6G实验室,太赫兹无线通信实时传输速率创全球最高纪录,标志着我国6G太赫兹通信研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类似这样的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在江苏还有很多。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一翼”,江苏与沪浙皖不断强化重大科技资源共享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苏州,是江苏唯一入列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城市。近年来,苏州强化长三角G60科创走廊“1+7+N”产业联盟支撑,牵头成立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园区联盟、集成电路产业联盟、智能驾驶产业联盟、激光产业联盟等,依托自身优势,推进科技创新高地建设。

过去一年,江苏牵头实施了8个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项目,其中无锡以包揽之势将全省集成电路领域的6个立项项目尽数收入囊中。九三学社社员、江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区域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曹炳汝认为,无锡市集成电路的高歌猛进正是长三角一体化的生动实践。“无锡以主动对接、主动融入的姿态,加强了与上海等地高校科研院所机构的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创新园区来推动集成电路设计研发,补齐了无锡本地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短板。”

吕永刚指出,通过这种跨区域资源整合,实现了高端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打破了长三角地区的省域限制,取得了良好成效。

▶▶▶ “对标一流,助力改革发展走向纵深”

在世界经济增长不确定性以及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大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在一体化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矛盾风险与挑战。曹炳汝分析指出,当前,区域内一体化机制尚不健全、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一体化水平还存在参差差异、统一市场尚未形成等困境和问题逐渐凸显。

在吕永刚看来,在当前逆全球化的趋势下,区域间的产业链供应链完整程度变得尤为重要,而长三角的产业韧性正是其突出特点。因此,长三角地区应抬高标准,放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大格局中去,不仅要引领国内发展,更要在全球化浪潮中扮演关键角色,“这要求三省一市都要对标一流,以更高标准推动改革发展,尽快推广好的做法,同时设立问题清单,攻关克难。”

曹炳汝强调,行政体制机制的改革是当前深化改革中最难的部分,而行政行为对人才和科技创新等高端要素的流动形成了干扰。“政策的公平性和差异性需要有机结合,以实现政策的合理性和适应性。三省一市需要加强政策协同,考核体制机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应尽量保持一致性,以促进生产要素自主有序流动。”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江苏省委会副主委、常州市委员会主委,常州市副市长蒋鹏举认为,要实现长三角区域内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发挥各省的比较优势,形成合力,必须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融合”。“长三角在推进‘四链融合’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资源分配不均、创新环境待加强等问题。建议以产业链为核心,构建‘四小时产业创新走廊’,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区域分工,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如资金和人才的自由流动,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在推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中,工商联在资源整合、政策倡导、信息共享以及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刘聪表示,近年来,江苏省工商联通过企业家联盟和商会联席会议,积极引导民企主动融入区域发展,与长三角其他省市协作分工,以区域产业结构的异构互补和产业梯度势差为推动力,实现产业横向分工互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共建张謇企业家学院、举办长三角数字化人才发展大会等交流活动平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2024-06-17 本报记者 王慧文 党外人士建言加快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之“江苏篇”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3497.html 1 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 63,49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