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统战·港澳侨

在重庆看一条开放之路

——“追梦中华·西部开发谱新篇”2024海外华文媒体走进重庆

本报记者 刘圆圆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04日   第 08 版)

日前,由中国侨联指导,重庆市委统战部等支持,重庆市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西部开发谱新篇”2024海外华文媒体采访行活动走进重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8家海外华文媒体在这里看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开拓故事、传承先贤精神的文化故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故事……正如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所说,“我们要把重庆的经济建设成果和文化繁荣景象写出来发出去,让世人知道,把这里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感人故事讲给全世界听。”

文化篇

在渝中再遇嘉庚

今年是著名侨领陈嘉庚诞辰150周年。重庆至今留着很多与嘉庚先生相关的文化遗迹。

在刚刚建成才一个月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里,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让海外华文媒体了解了民主党派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别是致公党展厅很多涉侨板块的展陈中,一个熟悉的身影吸引了海外华文媒体记者们的关注。

“你看,这是陈嘉庚先生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时在中南海的合影。”

“参加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华侨代表中,前排就座的也有陈嘉庚先生。”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追寻着陈嘉庚先生在重庆的足迹。

在《新华日报》总馆旧址,讲解员站在一张1940年7月26日出版的《新华日报》前讲解道:“1940年7月24日,陈嘉庚在重庆大学礼堂的舞台上发表演说:到延安八九天,所见所闻与原来所听说的大相径庭,那里并没有实行‘共产共妻’制度,社会风气及治安秩序良好,这些都是据实而言,并无虚假浮夸……这份当时轰动一时的演讲就全文刊登在这里。”讲解员讲得慷慨激昂,记者朋友听得聚精会神。正是这次重庆之行,让陈嘉庚先生开始和蒋介石、国民党决裂,并对毛泽东、共产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份深厚的友谊一直延续至他生命终止。

“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当年专程回到祖国,实地了解国内抗战情况,他从重庆出发,再去往延安,他在对比了国共两党的工作作风,老百姓的生存状况后,他深深体会到‘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菲律宾亚太通讯社副社长陈红玲感慨道,“我为陈嘉庚先生在民族危亡时刻,高瞻远瞩的视野和民族大义点赞!我要通过宣传报道传播嘉庚先生的故事和民族精神,激励海外的华侨华人自强不息,做一个大写的华夏儿女。”

华盛顿中文电视台副台长袁艳说,这次在重庆先后参观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新华日报》总馆旧址以及红岩村(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这三处地方都是嘉庚精神的重要载体,深深感受到陈嘉庚先生广泛团结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不断筑牢全民族抗战的根基……“我将以专题、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不断讲好嘉庚故事,弘扬嘉庚精神,激励海外华侨华人同祖(籍)国人民一起不懈努力,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来自加拿大搜罗传媒的副总经理唐明涛表示,这次采访让他对嘉庚精神有了更多的了解,并深受鼓舞。“作为海外华文媒体,我们会利用自己的平台,让更多的华侨华人去了解嘉庚精神,学习嘉庚精神,讲好嘉庚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开拓篇

陆海新通道 联通世界“大动脉”

“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的第一站便来到位于沙坪坝区的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一个月后,欢迎各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朋友。”5月23日,在参观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时,讲解员的开场白瞬间引起了海外华文媒体记者的兴致。

在园区内的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展示中心,一组中欧班列模拟运行演示正在上演。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载上装满货物的集装箱一路向西,经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遇到铁轨制式不同的国家时,中欧班列就在节点车站通过“调箱转车”“更换车头”的形式,将满载货物的集装箱一路畅通地运送至中欧班列的终点德国杜伊斯堡站。

“这个演示真是太棒了。”爱尔兰新岛传媒CEO孙敬感慨,“我们通过中欧班列运送货物近10年了,还是第一次目睹如此动感真实的演示。”

“从2015年起,我们企业开始通过这条铁路运输货物。由国内代理商将我们的货物整合装箱,从重庆运送至荷兰,再由国外的代理商转发至爱尔兰。这样一般15天就能运到,大大缩短了原来走海运所需45天的时间,而且比空运费用便宜。”孙敬说,“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世界各地的海运、空运不畅,中欧班列成为最稳定的物流运输方式之一,为欧洲国家及时获得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搭建了绿色通道。”

据孙敬介绍,他们运输的主要货品是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及商务印刷品。“国内的价格更具有优势,而且品类也更丰富。”

从2011年开通全国第一列中欧班列,到2017年探索开通全国首趟陆海新通道班列,重庆正在成为坐标的中心点,绘就了联通世界的“大动脉”:向西,中欧班列直抵欧洲;向北,“渝满俄”铁路纵贯南北;向东,长江黄金水道联通中部地区和长三角;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山越海。

相关资料显示,西部陆海新通道已经覆盖了121个国家和地区503个港口,2023年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出口88.2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

随后,采访团一行又走进重庆国际物流园区内建成投运的内陆首个一类铁路口岸及首个整车、医药、邮件口岸——重庆铁路口岸。负责人现场向采访团介绍了汽车整车口岸相关情况。“重庆整车进口口岸于2014年7月1日获批,2014年10月16日通过国家验收。现为德国保时捷、博速、卡尔森官方内陆独家战略伙伴,2023年累计进口整车近4万台,数量、品牌长期位居内陆第一,成为‘渝车出海’陆上门户。”

一组组数据让海外华文媒体的记者们赞叹不已。美国新龙传媒副社长韦元龙颇感兴趣地与相关负责人互动。他说:“据重庆铁路口岸经营部经理肖进军先生介绍,去年,重庆铁路口岸出口的车辆就有9万辆。我为我们中国制造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希望在美国洛杉矶、拉斯维加斯等城市,与当地经销商牵线搭桥,把中国产的电动车引入美国,让美国人民也享受到新能源汽车的科技感、舒适感和便捷感。同时,我将在集团公司旗下的华文媒体上,把重庆制造宣传出去,让更多华侨华人看到祖(籍)国科技产品的日新月异,感受祖(籍)国的蓬勃发展。”

发展篇

这里的高新产业正在腾飞

今年是西部大开发实施25周年。重庆作为我国西部经济重镇,正以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大数据产业园区建设等向世人展示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海外华文媒体在渝采访期间,正逢第六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西洽会”)在重庆开幕,包括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196个重大项目成功签约落地,其中也涉及12个来自俄罗斯、西班牙、日本等国家(地区)的外资项目。“这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落地,将推动重庆产业能级与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建成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西洽会相关负责人的介绍,现场感受到热烈氛围,均给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带来共鸣。大家纷纷表示,西部地区在协同合作、整体开放、共同发展的特点突出,发展势头强劲。

“今年西洽会发布了《中国—东盟投资贸易法律政策指引》,主要介绍了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外商投资、外汇、财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两地企业降低‘走出去’‘引进来’过程中面临的法律、财务、税务等风险,提供了全面、权威的指导。”东盟头条新闻社副总编辑黎石海表示,柬埔寨一直与重庆交流密切,柬埔寨川渝总商会作为柬埔寨重要社团组织之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涪陵高新区参观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时,海外华文媒体记者被现代化中医药智能制造中心的生产、研发等场景所震撼。“通过参观太极工业园区,打破了大家对中药生产的传统看法或偏见,以真实的所见勾画对中药新的认知。”澳门《大湾区时报》创始人兼总编辑吴默表示,未来渝澳可以在中医药产业发展、康养照护职业培训、健康居家养老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着力打造渝澳两地以中医药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集群、渝澳中医药产业合作示范区。

看到如此现代化的中医药产业园区,来自印尼《国际日报》的执行社长张春梅深感骄傲。“作为海外华文媒体应担当起祖(籍)国发展的牵线人,我们可以通过更广泛地走进来,组织海外华侨华人返乡寻根、品味浓厚乡情,感受祖(籍)国的发展变化,尤其要让华裔新生代回来看看,通过他们的实地体验,向海外呈现一个全面、公正、真实、可爱的美丽中国。”

采访团一行还参观了渝北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奉节大数据产业园、奉节生态工业园区,重庆各区县布局的大数据、云计算和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给大家带来非常大的震撼。

“这是我第一次来重庆。没想到西部地区还有如此成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美国《美中报导》总编辑禤志文表示,他在粤港澳大湾区走访比较多,那里聚集着更多高新科技。“希望可以发挥华文媒体的优势,帮助重庆更好地与外部对接,交流科研成果、吸引科研人才。”

奥地利海内外杂志社总编辑王菁野表示,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很多高新科技、产业园区都在西移。“我要把重庆的新建设、新发展讲给更多的海外侨胞,让他们了解这里的机遇,参与其中。”

2024-06-04 本报记者 刘圆圆 ——“追梦中华·西部开发谱新篇”2024海外华文媒体走进重庆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2901.html 1 在重庆看一条开放之路 62,90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