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地方政协

成都市政协委员建言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发展需要以“城”相“带”

本报记者 韩冬 通讯员 康翔云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04日   第 06 版)

日前,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做好202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成都市“三农”工作的五大重点任务。

在认真学习相关材料后,成都市政协农业农村委主任阳昌寿振奋地表示,《实施意见》中许多措施与今年市政协全会期间举办的一场界别协商息息相关。

在常住人口突破2100万、农村地区面积占比超过90%的超大城市,如何加快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城乡融合的新路子?在此次界别协商会上,部分市领导、农业农村等界别委员、相关市级部门负责人围坐一圈,来自区(市)县政府、一线企业、高校等的委员逐一发言,一个个“金点子”“良方子”让会场刮起了一场头脑风暴。

如何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格局?不少委员就突出统筹谋划和总体设计,加快形成城乡一体规划建设管理体系提出建议。市政协常委赵霜、彭钚铀等提出,要突出城乡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坚持“以城带乡”,探索产业功能区与所在村域实现产居融合路径,推动自然地理格局与经济发展规律更加契合,并在“三区三线”划定基础上,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编制,将拟建的农村生产设施和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纳入镇村两级规划。同时,参考全市“城市有机更新”模式,探索制定“乡村有机更新实施办法”,制定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用好“金边银角”,完善乡村景观规划、生态规划、林业规划等规划项目,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夯实基础。

如何吸引、留住人才?市政协常委李亦认为,要始终抓住“人、地、钱”三个关键要素,破除以土地为主的农村资源大量闲置和低水平利用的制度瓶颈,营造城市人下乡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良好制度环境,健全社会资本入乡和金融支农的引导制度,构建起城乡要素合理流动、高效共融的体制机制,建立起公平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实现城乡要素由低效利用、相互争利向高效配置、融合增效转变。

通过调研,委员们还认为,城乡公共服务在基本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后,距离群众“好不好”的期盼还有差距,亟须加快填补公共服务的“软落差”。

“要打破医共体医院、层级、身份界限,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机制。”市政协常委李建中表示,成都虽然已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但基层医疗单位“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窘境依然存在,“建议加大本土医疗卫生人才培育力度,建立医共体发展‘基金池’,出台医师下沉诊疗服务标准。”

在一个半小时的协商过程中,参会各方围绕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达成了共识。会后,市政协提交的相关报告,得到了市委书记施小琳的高度关注和批示。

此次出台的《实施意见》,围绕激活农村土地要素活力,提出稳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研究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管理办法,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围绕加快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改革,提出深入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送码入户、‘码’上贷款”信贷直通专项活动;围绕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出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2024-06-04 本报记者 韩冬 通讯员 康翔云 成都市政协委员建言城乡融合发展——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2889.html 1 乡村发展需要以“城”相“带” 62,88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