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生态

她是流淌的哈达 是对祖国浪漫的告白

青海省玉树州政协副主席才多杰讲述“巴塘河”和“扎西科河”的故事

本报记者 高志民 整理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5月24日   第 09 版)

巴塘河国家湿地公园

巴塘河

河岸风情街

“山宗水源,大美青海,江源玉树”短短十余个字,生动形象地勾勒出青藏高原的魂和貌,彰显三江源的壮美山河。

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头,是我国和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素有“江源玉树”之称,被誉为“中华水塔”,境内水网密布,河流纵横交错,相互连通、经年累月滋养着高原大地,长江、黄河、澜沧江孕育了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及丰富的文化和景观,江河源头的每条河流都是一条流动的“史诗”,是流淌的哈达,是对祖国浪漫的告白。

水资源对于高原人民一向弥足珍贵,行政区域内的山川河流都有各自的缘起和文化故事,在丰富多元的文化故事背后,那些山川湖泊显得美轮美奂、别出心裁,在历史长河中可能只是漫不经心的随意,但背后都有极其丰富的水文化故事,且随着历史的演进,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主体。

我曾担任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多年,近年来,玉树立足独特的生态区位优势,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建设美丽新玉树为目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方面全面实施河湖长制,通过建制度、严执法、强创新,让水生态保护治理护航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江河湖泊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河湖管护实现多项新突破。

高原山丘地区大都依山而建、傍水而居,玉树市主城区在南北两山之间,形成东西向延伸,“巴塘河”和“扎西科河”沿山势地形穿城而过,而“巴塘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扎西科河”是巴塘河的支流,两条河蹚过热闹的城市街区汇入通天河(长江在玉树境内称“通天河”)。

多重因素让巴塘失色

随着经济社会的带动,城市化不断的扩容和牧民搬迁聚集,巴塘河沿岸更是形成了众多的餐饮和商铺,地震灾后重建之前城镇建设较为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巴塘河沿岸及周边居民商铺污水垃圾直排河道,沿线生活垃圾弃渣乱堆乱倒,河道内外随处可见废弃衣物和生活垃圾,更有随地大小便使得周边环境恶劣,脏乱差等多重因素叠加造成水质污染,影响鱼类繁衍生息,河道内鱼类种群逐渐减少,欧亚水獭也因难以觅食几近消失。

另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也是影响河岸环境的因素之一,由于当时的基础条件与治水管水存在较大差距,相关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缺乏,一些河道整治项目仍沿用传统治理思路,治理成效不明显,两岸河堤不连贯,部分河段无堤防,经常有车辆横在河道中间清洗,甚至有淘洗拖布、倾倒剩饭残渣的现象发生,群众不自觉的生活陋习屡见不鲜,河道管护难度逐渐加大。

河湖长制带来“两河”新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项生态惠民决策的实施下,拉开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序幕,全州上下全面实施河湖长制,生态水利、民生水利齐头并进,并在灾后重建的基础上加大了河道治理和河岸生态建设,扎西科河还实施了河湖水系联通建设,根据河道30年一遇防洪标准,对河道进行过水断面拓宽及挡墙设计等一系列景观改造,河道两岸建设亲水平台、风雨廊桥等,拆除部分涉河违建和影响河道行洪的构筑物,以此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增强景观效果,全州全流域河湖水质得到持续改善,水生生物种群逐渐增多,一些多年难觅踪迹的国家一级、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时常出没,近来又有欧亚水獭在康巴风情街的巴塘河内嬉戏觅食,全然不顾周围群众的围观拍摄悠然自得,事实证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为助推生态旅游建设提档升级,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以水利部幸福河湖储备项目申报为契机,加大补短板、强弱项,改善河岸人居环境,助推河湖空间惠民便民,完成河岸健康评价,有序推动河岸绿色景观,满足群众游玩休憩需求,用全新的创意营销理念赋能水生态,打造了商业休闲文化圈,增添沿线文化特色景观。

巴塘河和扎西科河随之旧貌换新颜,成为新的旅游打卡景点,两河交汇处形成了新的商业圈,两条河流都有了各自的河长,且实现了州县乡村四级河长,同步加大了河流两岸的管理保护力度,左岸是繁华的美食休闲康巴风情街,右岸是热闹的格萨尔王广场和游客集散中心,由一座彩虹桥和两座传统风格特色跨河桥梁连接,周边有博物馆和康巴艺术中心,河流沿线的景观和休闲娱乐环境,受到广大群众和游客的喜爱。去年,又对河岸景观栈道及整条街巷进行了重新升级打造,有珠宝交易市场和澜眉夜市,形成整条河岸风情街新的商业业态,使其成为了群众休闲娱乐新去处。

人水共和谐,相看两不厌

让人感到欣喜的是,巴塘河和扎西科河获评了省级幸福河湖,巴塘河还申报了水利部幸福河湖储备项目,现在的巴塘河可以用“一条大河波浪宽”来说很恰当,河水清澈,并且伴有自然清香,河面时而有鱼儿跳跃觅食,河边常有投喂的热心群众,“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实实在在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了“人水共和谐,相看两不厌”。

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根植人们心底,三江源的壮美山河,雪山冰川,草原牦牛,风景如画,生机盎然,切实筑牢了江河源头原生态安全屏障,绿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保护、治理、恢复水环境生态系统已成为全州河湖长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州各级秉持“全面动员、全民参与”的原则,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老干部担任河湖监督员,形成了以乡镇河湖长制办公室为点、以沿河居民为线、以村社寺院为片、以城镇面貌为面的群防群治网络。

河湖监督员、河湖警长、河湖记者主动作为,马背巡河员、摩托车巡逻队等基层力量冲锋陷阵,用实际行动将宣传引导贯穿于河湖保护工作始终,共同为河湖保护注入强劲动力。各级政协委员以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参与河湖管护,把源头水生态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认真履行委员监督职责,在州县“两会”上积极建言献策,时刻关心关注水生态建设工作,为江河源头水生态健康发展注入力量,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本报记者 高志民 整理)

2024-05-24 本报记者 高志民 整理 青海省玉树州政协副主席才多杰讲述“巴塘河”和“扎西科河”的故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2279.html 1 她是流淌的哈达 是对祖国浪漫的告白 62,27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