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地方政协

四川什邡市政协委员助推特色产业——

擦亮“中国黄背木耳之乡”金字招牌

本报记者 韩冬 通讯员 茸旭东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5月13日   第 07 版)

核心阅读

今年什邡市政协把“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作为政协履职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委员工作室”“有事来协商·大家说商量做”平台、“政协委员乡村振兴工作站”等具体举措,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走深走实,为努力走出一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什邡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眼下正是什邡黄背木耳催芽的关键期,在四川省什邡市湔氐镇,家家户户正忙着为今年丰产丰收打基础。

“我们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做好病虫害防控和催芽育耳管理,气温升高菌蝇菌蚊开始大量滋生,必须提前预防以免病虫害互相感染,影响后续木耳的生长。”在当地一户食用菌家庭农场里,场主陈顺一家在市政协委员吴东的指导下,正忙着杀菌除虫、棚内加湿。

吴东及其团队成功探索并推广运用“毛木耳精准化栽培技术”,在国内开展黄背木耳液体菌种技术研发,成绩名列前茅。在生产实践中,吴东及其团队“面对面”“手把手”指导桐林村、龙居寺村、永安村、龙泉村村民应用新技术,为3000余户种植户提供优质菌种,受到农户的广泛好评。在今年市政协全会期间,吴东在“市长见面会”上作了《关于精准施策推动黄背木耳产业转型升级》的专题发言,引起了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高度重视。

在桐林村,种植户冷小波也正兴奋地向前来调研木耳种植情况的张文平委员介绍情况,“去年,我家种植了黄背木耳8万袋,产出黄背木耳2.65万斤,销售收入有37万余元!”在得知在此务工的老年村民每天也有100多元收入时,张文平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位自称“土专家”的张文平,从事食用菌种植研究30余年,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他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等开展项目合作研究,成功开发出多款毛木耳新品种,并积极组织开展黄背木耳引进试种、新品种选育、煤改气高温灭菌技术升级,推广应用毛木耳木粒菌种及扣盖菌种等先进技术。多年来,张文平坚持边研究边探索,通过现场教学培训、示范推广应用,带动当地3200余户百姓种植黄背木耳,使湔氐镇成为全国重要的毛木耳生产基地之一。

“我们什邡的黄背木耳清肺润肠、滋阴补血,已有30余年的种植历史,从业人员人均纯收入一度位居全市之首。但因地震灾害及种植技术日渐落后,该产业曾面临衰败。”作为湔氐镇食用菌协会理事长,张文平对什邡黄背木耳的发展历史也十分熟悉。他介绍,自2010年以来,什邡市以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广黄背木耳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黄背木耳特色农产品种、产、销全产业链全程化服务,让黄背木耳产业涅槃重生。目前,以湔氐镇、师古镇为中心的毛木耳生产基地,木耳种植规模达2.3亿袋,年产优质干木耳4万吨左右,占全国毛木耳市场的61.4%。

“要继续擦亮‘中国黄背木耳之乡’这张金字招牌,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市政协主席黄剑表示,今年市政协将继续把“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作为政协履职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委员工作室”“有事来协商·大家说商量做”平台、“政协委员乡村振兴工作站”等具体举措,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走深走实,为努力走出一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什邡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2024-05-13 本报记者 韩冬 通讯员 茸旭东 四川什邡市政协委员助推特色产业——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1665.html 1 擦亮“中国黄背木耳之乡”金字招牌 61,66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