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对农村儿童的爱别再“缺位”

本报记者 徐金玉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5月13日   第 02 版)

“早启动、早干预、早受益,希望大家共同关注农村儿童的早期发展,共同推动农村婴幼儿早期养育水平的提升!”5月11日,在全国政协“坚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专题协商会现场,即席发言的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邓蓉玲连用三个“早”字,发出了对这一议题的迫切呼吁。

“儿童早期阶段,特别是0-3岁,是以相对较低投入获得儿童发展早期干预最佳效果的重要时期,关乎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邓蓉玲说。

对农村儿童早期发展,农工党中央已持续关注多年。“在脱贫攻坚阶段,我们常去对口专项民主监督的省份调研走访,当时几乎走遍了当地80多个贫困县,了解到基层一些婴幼儿养育的现实情况。比如,有些婴幼儿缺乏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养育照料,有的不到3岁就和母亲分离;有些婴幼儿是隔代培养,祖父母在知识结构、亲情陪护、健康素养等方面能力不足,再加上缺乏早期养育公共服务,他们的早期发展明显滞后。”邓蓉玲说。

也是从那时起,这些欠发达地区农村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一直被农工党中央记挂在心上。无论是走访调研,还是座谈交流,大家都在积极沟通经验、探讨可行方法。正是抱着这样的期许,数年前的一次座谈,“同向而行”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走进他们的视野,基金会的探索实践和理论研究,也令他们看到了破题的“良方”。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特别关注对农村基层婴幼儿的养育问题,已先后在青海、贵州等地启动了基层养育公益项目。”邓蓉玲说。

像在贵州毕节,他们和当地政府合作设立了“毕节试验区‘农村儿童发展综合示范区’”,相继落实的一系列项目,正在慢慢填补那份“缺位”的爱:发放孕妇营养包,发放新生儿大礼包,提升母婴营养改善项目质量;组织妇幼工作者培训、开展母婴知识科普教育活动;以村为基础,采取入户家访为主、适当结合养育中心的方式,开展农村婴幼儿养育指导服务……

“如今,他们最早帮扶的那拨孩子已经长大了,大家欣喜地看到,由于对这些0-3岁的农村儿童的早期干预,孩子们成才的比例、适应社会的比例、改善人生境遇的比例变得更大一些。”邓蓉玲说。或许正如基金会课题研究的结论所言,从儿童早期发展入手,是提升欠发达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的根本途径,是回报率最高的社会投资。

在邓蓉玲看来,一家基金会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要更大范围地推广、复制先进经验,还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引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

邓蓉玲说:“建议国家高度重视欠发达农村地区婴幼儿早期养育问题,尽快设立欠发达地区农村婴幼儿早期养育项目,以入户家庭照护指导为主,在适宜地区以辅助养育中心的模式开展早期养育服务,还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卫生体系,将早育工作列入公共服务。”

2024-05-13 本报记者 徐金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1645.html 1 对农村儿童的爱别再“缺位” 61,64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