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开启“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

——全国政协“深化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提升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远程协商会综述

本报记者 吕巍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4月27日   第 02 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紧抓科技创新的战略机遇,作出一系列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部署,把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

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到2019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智能+”,再到今年全国两会,“开展‘人工智能+’行动”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背后不仅是科技之变,更是产业之变、时代之变。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及未来,人工智能作为面向未来赛道的技术,无疑是重要引擎之一。

我国产业链完备、市场超大,场景丰富、数据海量,人工智能在很多产业领域具备落地的优势,但也面临大模型技术底座不牢、数据基础较为薄弱、算力仍需提升等困难。如何优化总体设计,加强统筹部署,加快形成竞争优势?如何重塑场景、行业和现代产业格局,抢占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4月26日,九三学社中央、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组织召开“深化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提升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远程协商会,与会政协委员、专家与部委负责同志深入交流探讨,为人工智能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夯实大模型技术底座

当前,以大模型为主要形式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席卷全球,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刻。

“目前国内已有近300个大模型,但绝大部分都是‘套壳’国外开源大模型,一小部分是小模型拼在一起变成参数量看起来很大的拼装大模型,真正自主研发原创的模型较少,与产业结合度也不够。”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部长王志刚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智能学院院长朱松纯也认为,受限于两个因素:安全性——面临数据不出域严重挑战,实时性——实现云-端协同实时处理,目前大模型技术在可解释性、可靠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

在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原副部长李萌看来,围绕大模型的垂直开发成为当前人工智能研究、运用、治理的重要方向,关键要落实到具体的企业和产业上。“要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提出场景驱动的人工智能整体解决方案,支持大量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形成具体安排,全场景重塑智能业务流程。发挥国家人工智能示范区作用,加快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示范场景,构建人工智能全面渗透赋能的产业体系和生活体系,再造千行百业。”

“同时,应推动量、超、智算融合提升算力,加快普惠算力供给,公共算力平台和算力网络布局要把中小企业和科研人员算力可及性作为重要考量,为年轻人提供平价算力参与大模型训练和创业。支持地方和传统行业等开放应用场景,在更多细分领域开展大模型创新应用。有序推进行业数据和基础科学数据共享共用,建设更多高质量训练数据集。”李萌表示。

王志刚建议强化前瞻引领性研究,瞄准可能引发人工智能变革的颠覆性方向,加强人工智能与数学等相互促进,探索智能解释与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布局多技术路线研发。统筹集聚优势资源研发攻关国际领先的通用底座大模型、高端芯片、深度学习框架等底盘和基础性共性关键技术,建设高质量国家语料库,实现软硬件全栈式能力覆盖。

在安徽省政协分会场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应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聚资源,支持我国真正有实力的厂商对标美国开展通用大模型攻关。同时,发布客观、公正、可信的通用大模型评测方法和行业应用指南,指导各行业甄别和选型大模型,支持打造行业标杆示范。

完善场景驱动生态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分享了一个360联手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垂直大模型的案例。他告诉大家,海工是国内最大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也是全球唯一具备工程设计、采购、安装、施工承包(EPCI)全产业链条的工程公司,建立了全国首个海洋工程智能制造基地。依托360智脑大模型解决方案,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

“发展垂直化、产业化大模型,是当前落实‘人工智能+’、快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最有效的途径和举措,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寻找明星场景、痛点场景、刚需场景,聚焦‘小切口,大纵深’,解决行业高成本、高投入等问题。”周鸿祎表示。

李萌认为,应在新药创制、材料研发、生物育种等方面加大布局力度,更有效发现新基因、新靶点、新药物、新材料、新品种,整合项目、平台、人才资源,支持科研人员投身相关研究。

在朱松纯看来,人工智能未来是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其发展依赖于不同背景和领域的研究者、开发者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加速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应构筑人才、技术、产业、投资四大生态体系,推动通用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

在浙江省政协分会场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也认为,“人工智能+”行动要坚持与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对接,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要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开放合作生态,重塑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式,有效调配科研资源。

“在智能时代,高科技人才是最核心的要求。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功能,培育人工智能领域战略性人才和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构建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生态系统。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力度,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人工智能前沿研究和技术攻关,引导投资机构提供长周期资金支持。”王志刚说。

“‘人工智能+’行动还需要从机制上支持跨领域的颠覆性创新。需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非盈利新型研发机构更紧密、高效的协同创新,准确、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产业场景为突破,努力做到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王坚表示。

数智化赋能千行百业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动各行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革命式升级换代,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

“建议抢抓人工智能加速应用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以数智化赋能新型工业化。”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在上海市政协分会场表示。

在他看来,我国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具有市场规模、应用场景、数据资源等优势,应强化工业智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加快突破工业认知智能、工业操作系统、工业“元宇宙”、工业云计算、工业软件、大规模异构互联、智能调控技术等工业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围绕重点领域布局“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等科技创新专项,加大对赋能重点领域制造业大模型创新的支持。

快递物流服务千家万户,连接千城百业,链路长、覆盖广、数据多,是人工智能应用和大模型落地的重要阵地。

面对安全压力大、系统链接难、监管抓手少、企业成本高等问题和挑战,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邮政局原局长马军胜建议,建立健全硬件设施、运营流转、信息规范等标准,加强对汇聚关联数据的风险防范,引导行业及其上下游建立共享合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资金支持、税收优惠、试点示范等为抓手,加强对人工智能链主企业的支持。以新型举国体制推进大模型等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形成全国性物流信息数据底盘。

近年来,汽车产业变革路径向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纵深推进,成为人工智能及交互科技商用的重要阵地。与此同时,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发展,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人工智能技术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呈融合共生、相互促进态势。

“我们相信,未来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身处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广汽埃安智能制造中心,通过视频连线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信心满满。

同样通过视频连线参会的蘑菇车联创始人兼CEO朱磊,在蘑菇车联北京总部向大家介绍了车路云一体化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落地情况。

“目前中国、美国都非常重视自动驾驶的应用和发展。‘车路云一体化’的新基建具有附加价值高、技术自主安全、远程可操控等特点,充分发挥了我国制度优势、基建和产业链优势,我们想把它做成中国高铁之后的下一个中国高科技名片,我们有信心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领先全球的人工智能发展道路。”朱磊表示。

人工智能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抵近“量变”到“质变”临界点,引发各领域体系性变革。政协委员们表示,虽然在基础理论、算力资源、人才储备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我们拥有党的坚强领导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及强大的市场资源和应用场景优势,已经初步形成算力、数据、算法等大工程集成能力和全产业链布局。政协委员们坚信,只要直面问题、正视差距、扬长补短、系统推进,我们完全可以把握人工智能发展主动,抢占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2024-04-27 本报记者 吕巍 ——全国政协“深化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提升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远程协商会综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1106.html 1 开启“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 61,10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