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之一,作为创新大省的广东如何赢得发展主动?这既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事,也是省政协重点关注的领域。
党政有所思,政协有所为。广东省政协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提前谋划,早早就定下了以“开展人工智能有组织科研攻关,拓展人工智能新赛道新场景”为题,开展上半年的“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旨在通过这一高层次高规格的协商平台,为广东省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从1月开始,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就组织了调研组前往韶关、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开展调研,拉开了探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赛道的序幕。调研组深入人工智能企业、科研院所、数据中心,体验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惊喜,并召开多场调研座谈会,听取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建议,为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调研组认为,目前广东省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快速、数据和算力资源日益丰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这为开拓人工智能新赛道新场景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仍存在对场景创新认识不到位、场景机会开放程度不够、场景创新生态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加强统筹指导,鼓励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促进智能经济高端高效发展。
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会长杜兰全程参与了调研。她长期关注人工智能领域,在今年省两会上就建议广东抓住大模型应用机遇,打造通用人工智能高地,促进各类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一路调研下来,杜兰进一步建议,广东应重点着眼于满足未来服务型机器人在养老、社会服务、医疗看护等领域广泛应用的刚需,加大对智能机器人专项科研支持,鼓励高校相关科研成果快速灵活转化,打造全球机器人产业中心。
“大模型是人形机器人的灵魂和核心,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具象化平台,在消费者领域、城市应急、急难险重、复杂环境、工业生产的处理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深圳调研了部分人工智能企业之后,省政协委员、广州华工信元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芳对广东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更有信心了。她认为,人形机器人这个产业在未来两年会获得突破性增长,广东要在新赛道上加速奔跑,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实现本土化。
省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俞祝良则建议,要打破资源壁垒,实现人工智能发展要素共享。他提出要将人工智能赋能智能制造设备,其中,服务型机器人是实现“制造业当家”“服务一老一小”的重要举措,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委员们的建议也得到了省直有关部门的认可。省大湾区办专职副主任祝永辉在3月4日的座谈会上也表示,要加强应用场景建设,促进构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下一步,省发展和改革委将围绕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和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持续征集发布场景机会清单,主动谋划一批高价值重大场景项目,加快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商业化落地。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夏奇峰也表示,将发挥广州、深圳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引领作用,搭建供需平台,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政务、医疗、交通等领域打造一批示范性强、带动性强、有重要影响力的典型应用场景。
凭“新”而变,向“实”而行。省政协调研组的脚步仍在路上,努力为拓展人工智能新赛道新场景寻找更多的“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