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华夏周末

魏海敏的“老派”与“新派”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4月20日   第 05 版)

2014年,在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巡回演出时,梅葆玖在台北的舞台上说,“我父亲的遗憾之一是没有到过台湾,我很幸运,不但来过好几次,这里还有我的开门弟子魏海敏。”这次巡回演出中,魏海敏最后一次和恩师同台。

今年,为了参加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和梅葆玖诞辰90周年活动,魏海敏再次专程从台湾来大陆,驻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除了连续演出,她还要到北京京剧院带带梅派弟子,为她们说说戏。这几年,魏海敏多次来京举办“在梅边”系列活动,这是梅葆玖仙逝后,魏海敏为了怀念师恩特别策划的项目,是对恩师的纪念,也是对梅派艺术的传承。

2009年,魏海敏来北京演出京剧《金锁记》,记者曾有幸现场观看了这部将张爱玲同名小说《金锁记》进行改编的京剧作品,该剧以全新的叙事形式,给观众带来不同以往的戏剧体验。

魏海敏的作品给戏迷的感觉是非常“新派”,多年来她在戏曲领域做了诸多大胆的探索和极具跨越性的演出。记者在10余年来数次采访她,却感到她的性格和为人颇有些“老派”,她严肃、谨慎、内敛、低调。

采访她的那天,记者来到她下榻的宾馆,已是名角儿的她,就住在北京京剧院对面的一家普通宾馆里。她认真配合记者的提问,每个问题都审慎回答。且未间断地谈了足足四个小时之久。过程中,见她也只是孤身一人,身边并无随从。谈到北京,虽已在两岸间往来30年,但她对北京的地理似乎并不熟悉。她说,每次来都住在北京京剧院附近,就是为了方便学戏、演戏、传戏,其余时间,几无其他活动。

访谈间,可见她独到的艺术见解、广阔的视野和较深的文化修养。

“艺术家到最后比拼的,是文化底蕴、文化视野和文化修为,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魏海敏对记者说。“梅兰芳先生博学多才、谦虚谨慎、广纳众言、呵护弱小,这是他在那个戏曲演员普遍要‘跑江湖’的旧时代里,能够脱颖而出,一跃成为真正的艺术大家的重要原因。这也是我从梅兰芳先生的身上所受到的启发。”魏海敏补充道。

纪念梅兰芳先生和梅葆玖先生,一方面是继承梅派艺术,而更为重要的,是要尊重、学习、继承他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4-04-20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0778.html 1 魏海敏的“老派”与“新派” 60,77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