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现有盐碱地583.42万亩,其中盐碱耕地570.25万亩,涉及9个市35个县(市、区)。2023年秋季,河北旱碱麦播种面积达到154.7万亩,较上年增加54.5万亩,实现突破性增长。为进一步助力有效利用盐碱地资源,河北省政协将“坚持科技赋能,实施工程改造,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列为2024年度专题协商议题。
3月初,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组成调研组,赴省农业农村厅走访调研,了解基本情况。“突出盐碱地分类治理与农业高效利用理念,抓好盐碱地改造提升,提高耕地产出能力。”调研组认为,要发挥盐碱地粮食增产潜力和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改造利用收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盐碱地改造利用。
为在更广范围内凝聚共识,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省政协围绕这一主题举办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
“河北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关键作用,紧盯治土、选种两大核心,把握示范引领、规模发展、加工带动三大方向,加快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郑红维到会介绍相关情况。
省政协委员、省农科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孙世友说,盐碱地改造也是生态生产力问题,不仅要注重改良提高种植单产,也要重视以质适需,从品种选育到加工环节,生产高品质营养食物,在实现高收益的同时,满足绿色种植和生态需要。与会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和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同志,就关心的问题与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互动交流,形成激活潜在粮仓的共识。
沧州市盐碱地面积在河北盐碱地分布中占有较大比重。“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被列为沧州市政协2024年度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议题。
“要加大盐碱地综合治理成果应用推广和技术创新。”沧州市政协常委、市社科联主席李刚建议,建立盐碱地改良实验基地和盐碱地研究院,总结评价盐碱地综合利用相关技术的成熟度,形成符合沧州实际的技术体系,为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这是沧州市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盐碱地综合利用的缩影。
3月下旬以来,沧州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密集带队赴省外有关地市和市内相关县市进行调研,为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做好准备。市政协主席王晓燕带队赴海兴县调研时表示,要将产业体系建设作为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核心工作,加强要素保障,强化科技支撑,畅通产学研用“快车道”,助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盐碱地是沉睡的资源,更是潜在的粮仓,挖掘盐碱地潜力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在助力盐碱地综合利用方面,河北省政协和相关市县政协广聚共识,充分展现政协之智、政协之能、政协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