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搭建一座与孩子们心灵交流的立交桥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家铭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4月12日   第 02 版)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通知,将2024年定为“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年”,着力破解“小眼镜”“小胖墩”和学生心理健康等重大难题和突出问题,切实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据《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在未成年学生群体中,高中生抑郁检出率超40%,初中生抑郁检出率超30%,而小学生的抑郁检出率超10%。未成年人还处在心智发育阶段,对于坏情绪的察觉能力不如成年人敏锐,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应当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更需要建立与学生及时沟通的桥梁。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高金凤向记者表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众多,包括自我认知、自律、意志等主体因素,以及成长环境、他人态度等客体因素。教育应关注这些方面,发挥促进和干预作用,建立通往孩子心灵的高速路和立交桥。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需要辩证思考,逐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学习观,增强生活意义感,磨砺品质,树立家国情怀。

高金凤介绍,她所在的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为学生们建立了倾听对话、互动问学等机制。采用多种方法倾听学生声音,如“校长面对面”“有事来商量”“情绪杂货铺”和“烦恼回收站”等。在倾听的基础上,分类梳理并进行分层引导。对于学生们的“微心愿”,努力实现或制定清单逐步兑现,让校园成为学生们的希望之地。

“玩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教育者和父母应创设玩的情境和任务,促进孩子社会化建构,成熟其心智。”高金凤强调说。

全国政协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界全国政协委员举行界别协商会,围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青少年成长”主题纷纷建言献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高教集团董事长李孝轩建议,改革课后服务工作,加大中小学实践课时比重,拓展社会实践、假期游学等活动载体,让青少年在与大自然融入互动中调适自我,有效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提出,要将提升青少年耐挫力作为重要教育目标,把“挫折教育”落实到学校育人的全过程;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远大理想。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也认为:“爱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中,努力接纳每个孩子,通过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社会关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帮助和爱,认知自己的主体价值,让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走出孤独、封闭的心理状态。”

对这些建议,高金凤很有共鸣。她说,青少年处于兴趣不稳定期,易受外部因素干扰和影响。教育要用好关键期,帮助学生发现、稳定自我兴趣,从兴趣到志趣,做到专注而不沉迷。从马斯洛需求理论看,将学生的一些兴趣创意变现极大激发了其主人翁意识、创造激情,久而久之心间就会涌动快乐心流,自觉以积极的价值观引导个人兴趣向着角色责任、角色担当进阶。

2024-04-12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家铭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0348.html 1 搭建一座与孩子们心灵交流的立交桥 60,348 /enpproperty-->